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知识 » 正文

石油百科:钓鱼岛到底藏了多少石油

日期:2012-10-19    来源:腾讯新闻  作者:本站整理

国际石油网

2012
10/19
08:12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钓鱼岛 石油

  面对钓鱼岛危机,台湾富商郭台铭17日“突发奇想”,建议大陆、日本、台湾3方民间组织共同合作,开发钓鱼岛资源,可能的话,在资源共享方面,3方各以3成来均分钓鱼岛的资源,另1成作保留。

  郭台铭的异想天开,自然让网友们非常愤怒。不过,由此也引出一个话题——到底钓鱼岛有多少石油资源呢?

  一、钓鱼岛附近有石油只是科学推测

  1、钓鱼岛附近蕴藏石油来自1969年一份科研报告,并非人们真钻出了油气

  一说到钓鱼岛的自然资源,非石油莫属。而在新闻中,人们常常看到这样一句话,“1969年,联合国亚洲和远东经济委员会认为,该地区的海床拥有大量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事实上,钓鱼岛有石油这件事从来没有被确认过。

  1961年、1967年,一位叫埃默里(K.O.Emery)的美国海洋学教授和日本东海大学教授新野弘两次发表科研论文,认为包括钓鱼岛在内的东海可能蕴藏油气资源,但是都来自纸上谈兵式的推论。而所谓的联合国1969年的报告,其实是这两位教授联合中国台湾和韩国的学者一起做的。他们在1968年10月到11月,在相当于泰国、柬埔寨、越南加起来大的东海海域,进行了为期49天的科考,用科研仪器探测海底地质结构。而1969年,他们发布了考察成果,《黄海及中国东海地质构造及海水性质测勘》。这份报告提到一个关键点:在中国台湾和日本之间的浅海区域可能蕴藏着非常丰富的油气储备。最关键的是,报告原文有一句话:“最有可能的区域是台湾东北部2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而人们普遍认为这指的是钓鱼岛附近海域。

  需要说明的是,埃默里本身师从“海洋地质学之父”谢帕德教授。而这次科研行动中,日本和中国台湾石油公司的工作人员也都参与了进来,所以,毫无疑问,这个活动就是找油的,才会引起那么大反响。

  2、科研报告的可能性依据来自这一地区有生成油气的地质条件

  比较主流的海洋油气形成过程的学说是,史前生物的尸体被一层又一层的泥沙给埋了起来,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就转换成了石油。而这个泥沙就是沉淀物。

  众所周知,每年黄河和长江都要向海洋带去大量的泥沙沉淀物,埃默里的报告里专门提到了这一点。而他们经过探测发现,在中国台湾和日本之间的海底,有着大量非常厚的来自第三纪(一个地质时代,距今6500万年~距今180万年)的沉淀物。已知的台湾产生油气的地质层也是新第三纪的。所以,他们认为这片海域的海底很有可能有非常丰富的、能让世界寄予厚望的油气。不过,人们往往忽视的是,埃默里的报告同样提到在黄海也可能有非常丰富的石油资源,并且该份报告还明确了黄海有三个区块有油气的可能性非常大,而两个中心在中国,一个中心在朝鲜。

  1990年发表在《地理期刊》(Geo Journal)的《东海的石油和矿产资源》里总结得很简明:1.这片区域属于浅水区域。2.有很厚实的沉淀物。3.有可能储存油气的岩石。4.和陆地上一些产油区的地质构造相近。而这份论文也指出,根据地质勘测,在钓鱼岛附近起码有三块盆地的沉积物有6500米厚,有油气可能性很大。

  总之一切的推论都基于地质学理论。

  3、另外,对钓鱼岛石油的高期望与上个世纪60、70年代的形势有关

  以大庆油田为标志,在上个世纪60、70年代,中国石油产业有着飞速的发展。1975年的《外交政策》杂志就有一篇特别报道,名为《东方定时炸弹——中国会是下一个石油巨擘吗》。之所以说是定时炸弹,是因为在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阿拉伯石油生产国为了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采取了减产、禁运等一系列措施。而那个时代,不管是中国自己还是美国、日本都对中国的石油储量有着非常乐观的估计。《外交政策》的文章提到,在过去11年中(1963—1974),中国的原油产量平均每年递增24.6%.而著名地质学家梅耶霍夫保守估计,中国陆地石油储量至少是200亿桶,海上更多 ,有300亿桶。日本则更乐观,认为中国光在渤海湾就有100亿桶原油。尽管从1958年开始,在争议海域,十多个国家就一直在搞钻探,但一无所成,大家还是很乐观。在1974年,中国已经一年出口了500万吨原油去日本。而不管美国还是日本,都认为中国可能令其摆脱对中东的石油依赖。

  而在中国国内,乐观情绪是一样的。芝加哥大学历史系教授何炳棣就著文说,“一九七四年夏天我再度访问祖国三十六天。这次访问的主要收获之一,是从北京权威方面得到一项有关祖国资源极其重要的消息——祖国目前业经发现并经一再核估的石油蕴藏总量(不包括黄海和东海大陆架地下尚未勘探而可能极富的油藏),肯定超过了全部中东各国探明油藏的总和。”

  所以,对钓鱼岛区域石油的估计其实和当时国际、国内的氛围有关。就算中国当时在海洋石油勘探上没什么建树,但是就连梅耶霍夫这样的地质学家都显露出这样的思维,中国既然陆地上有大量石油储备,海洋也一样。而钓鱼岛附近的石油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

  二、目前看,天然气的可能比油大,且开发难度大

  1、从未有靠谱报告明确过钓鱼岛的油气产量

  人们经常看到的数据是,钓鱼岛的石油储量有1095亿桶,言之凿凿。而1095亿这个数字在日本也广为流传。一些文章说,这是埃默里在1968年勘测出来的,事实上,埃默里连钓鱼岛到底有没有石油都不肯定,又怎能确定储量呢?而遍查埃默里报告,并没有类似数字。

  美国能源部下属的能源信息署——美国能源资料协会(EIA)关于东海的油气资料就表示,整个东海地区已探明和可能的石油储备是6000万到1亿桶。这是个什么概念呢?石油富国沙特阿拉伯日产油量在1000万桶左右,也就是说,只相当于沙特6到10天的量。EIA的资料还说,中国方面的资料表示,在整个东海有高达700亿到1600亿桶没有发现的石油资源。可问题是,没有发现的资源对经济来说没有任何意义。而目前在东海上最为稳定的油气生产区块,就是中国的平湖油气田,已经探明的原油储备在1130万吨左右。这个数字很少,在属于中国内海的渤海湾,已经探明的石油储量就有40亿吨,还发现了储量在10亿级的油田。

  而日本方面其实和中国一样,没有什么确定数字。

  2、在有限的钻探活动中,人们发现过天然气,但是几乎没出现石油踪影

  由于钓鱼岛长期以来的紧张的局面,所以这一地区基本上没有什么钻探活动。不过,日本也好,中国也好,都有零星的钻探。例如,1996年2月上旬,中国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就在钓鱼岛东北方320公里处,采集到了喷出火焰的天然气。而《东海的石油和矿产资源》一文也说,人们在这一地区所钻的井发现的不是空井,就是气田。中国在东海目前已经探明的油气田中,除了平湖油气田之外,包括春晓油气田、天外天气田在内的四五块区域都是产气为主,似乎也从侧面说明东海蕴藏天然气的可能性要大过于石油。

  而日本方面也一样,日本政府曾在1972年至1991年、1996年至2000年对东海海底进行过勘探,但对海底资源的储量却并未掌握。不过,日本早就降低了对勘探出原油的预期。1967年10月,日本政府设立了综合推进海外石油开发事业的实体——石油开发公团,也就是日本国家石油公司的前身。日本石油公团研究室主任和日本的石油专家做出的预测都认为,东海可能天然气要比石油多。

  3、在海洋,天然气的开发难度要大于原油,而油气开采都要讲究性价比

  天然气比石油开采的成本要高得多, 必须在海上平台安装液化设备, 或者铺设管道把气送到岸上, 而如果距海岸较远, 则成本就非常昂贵, 很不合算。这一点通过平湖油气田的开发可以证实,平湖油气田距离天然气输送地上海400公里左右,而在整个工程开发中,海底管线占总预算的57.17%,平台建造建24.26%.(参见,中海油平湖项目组陈晓丹,《平湖油气田工程项目费用控制》)壳牌公司、优尼科石油公司曾经参加过春晓气田的开发,并且分别能享有不少的权益。但是,这两个公司后来都宣布退出。有分析就认为可能的原因是,投资回报率低。

  如果有原油当然更好。与天然气相比, 近海石油可以通过管道送上岸, 或让油船在海上中转, 驶向储油库停靠装运, 不过这一切都要根据离岸远近和海底地貌而定。因此, 东海地区要与中东石油竞争, 需要开发的油田面积非常非常大, 每口油井的产油能力必须非常高, 这是决定一个油田是否有经济价值的主要因素。(刘文宗,《石油资源与钓鱼岛争端》)

  还有论文说,这个地方冬天有大风,夏天也有台风,也就4到7月适合搞钻探。

  4、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即使真有丰富原油,地区稳定才是开发前提

  日本《朝日新闻》曾经采访过日本原石油资源开发公司董事猪间明俊,有着丰富的石油钻探经验的他就说,“除非你真的去挖,你不会知道这个地区是不是真的有资源。就算你确定这里有,除非你能去真占有它,否则也称不上资源。但是你觉得在一个国际争议地区,投资一大笔钱在风险这么高的事业划算吗?”

  这也是问题所在,假如地区形势不安全,真有大量优质原油,谁要架设好了开采平台,没准一冲突就被炸了,是首当其冲的牺牲品。

  结语:引发钓鱼岛石油狂热的科研考察刚好是44年前的这几天进行的。而44年过去了,情况依然如故,人们依然难以知道钓鱼岛周围到底有没有石油,有多少石油。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