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财经 » 石油财经要闻 » 正文

油价降得如此豪放 我们该补个掌声

日期:2017-06-23    来源:网易研究局  作者:杜豪

国际石油网

2017
06/23
08:40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油价 成品油 价格战

    近期,山东等地加油站“价格战”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据安迅思,各地汽柴油零售优惠幅度普遍在1元/升以上,中石化在山东某地的92号汽油优惠甚至达到了2.3元/升。今年以来,92号汽油最大单次降幅也不过0.2元/升。这场 “价格战”发酵于今年3月末,为应对民营加油站的促销活动,中石化开始大幅降价,中石油迅速跟进。成品油价降幅如此“豪放”,背后原因究竟为何?

    成品油降价是应有之义

    值得注意的是,山东、河南等地降价力度最为明显,这与山东地炼在市场上的地位不无关系。截止目前,国内正式获批和进入公示期的拥有进口原油使用配额的地炼企业为32家,其中山东独占25家。2016年山东地炼产能为1.3亿吨,占到全国地炼产能的7成左右,炼化企业的竞争在山东尤为激烈。
 
 
QQ图片20170623085320
 
图1 2015年全国地方炼厂产能地区分布 (来源:智研咨询《2017-2023年中国石油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行业前景预测报告》)

    机构数据显示,今年前4月,中国成品油总产量达到1.16亿吨,同比增2.72%,而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为1.05亿吨,同比增0.78%。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前4月成品油净出口规模为527万吨。这也就意味着,国内成品油市场新增库存在千万吨以上。

    与此形成对比的则是中国炼油产能的不断攀升,中石油发布的《2016年国内外油气行业报告》,预计到2017年底,中国炼油能力将达到约7.9亿吨。以每年成品油消费3.15亿吨,65%的成品油收率和80%的开工率计算,中国合理的配置炼油能力约为6.1亿吨。网易研究局据此推算,中国炼油行业产能过剩约为1.8亿吨。

    巨头价格战乃市场选择

    2015年2月,发改委印发通知,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使用进口原油使用权。据统计,地炼企业已批、待批、申请中三方总计的进口原油使用配额额度在1亿吨以上。虽然成品油需求不济,地炼企业为确保下一年度额度不受影响,仍倾向于高负荷生产,足额使用配额。

    2017年以来,商务部累计下发2479.5万吨成品油加工贸易出口配额,获批单位包括“三桶油”和中化集团,地方炼厂无缘该行列。前两批加工贸易配额均大幅缩水,其中第一批缩水40.75%,第二批缩水幅度达到了77.14%。
 
 
 QQ图片20170623085347
 

图2 2017年成品油加工贸易出口配配额明细 (数据来源:隆众数据 制表:网易研究局(微信公号:hccyjj163))

    成品油批发零售价差也为加油站降价提供了充足空间。安迅思数据显示,受需求不畅的拖累,5月成品油批发价格跌幅大于零售价格跌幅,批零价差进一步拉宽。其中,调和92号汽油理论批零价差为2599元/吨,较上月拉宽229元/吨。这也就意味着,降价的成本大都由炼油企业承担。

    出口受限,国内炼油企业更加依赖内销,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降价也就成为加油站维持甚至争取更多市场份额的有利武器。中石化发言人对此轮降价潮的回应是,降价是市场竞争的最常见方式。

    配额制扩围致无序竞争?

    事实上,原油进口权和使用权放开之时,市场上就存在是否会引发无序竞争的争议。这种担心不无道理,随着原油进口权和使用权的放开,地炼企业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加之地炼企业的价格优势,炼化企业之间一旦爆发价格战,市场就有可能陷入混乱。

    中石化天津石化总经理李永林在两会期间也表达了对“双权”完全放开的担忧。他认为,地炼企业获得的进口原油使用规模已经很大,建议适度放缓审批环节。同时,政府应鼓励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的地炼企业能够与现有国企协作,避免出现恶性竞争局面。

    中石化原董事长傅成玉曾表示,伴随着“双权”的放开,炼化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也许会在初期出现,但最后将归于有序。但他也表示,政府要对此进行严格监管。5月5日,发改委决定停止接收地炼企业进口原油使用权的申报材料。分析人士对此的解读是,进口原油不再需要无限度开闸放水。

    近日,第三批成品油出口配额公布。网易研究局发现,与前两批次巨幅缩水不同,第三批加工贸易成品油出口配额环比上涨172%,而地炼企业仍然无缘名单。分析认为,三季度是成品油的传统淡季,扩大配额也是题中之意。与地炼企业独守国内不同,“三桶油”等央企的市场更为广阔,在国内价格战火热时,加工贸易仍能为其提供较稳定的收益。

    市场化竞争促改革深化

    有分析指出,本次价格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中石油、中石化旗下的加油站与民营加油站抢占市场份额。当前,缺乏销售终端的部分地炼企业产品主要流向中石油等主营单位、民营加油站以及中间贸易商。由此看来,虽然在价格战中,中石油等巨头将遭受损失,但“受伤”最深的仍然是地炼企业。这大概也是“两桶油”愿意自损八百掀起“价格战”的原因之一。

    近日,油气体制改革意见印发。意见指出,深化下游竞争性环节改革,提升优质油气产品生产供应能力。有地炼企业负责人已经开始期待原油进口权和成品油出口权的重新放开,因为仅地炼企业的资格被取消,不符合油气改革的方向。

    值得肯定的是,在本次“价格战”中,市场在现有成品油定价机制下发挥了最大作用。以中石油为代表的的国企巨头不再仅仅依靠渠道和政策优势来赢取市场,市场格局或迎新一轮洗牌。当前,不少民营地炼企业开始拥有国资背景,以谋求更多资源,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