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人物 » 石油专家评论 » 正文

遏制成品油“价格战”调结构转方式是出路

日期:2017-09-05    来源:中国石油报  作者:戴家权

国际石油网

2017
09/05
08:59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成品油 价格战 油价

    在今年上半年蔓延全国的成品油终端“价格战”中,由于缺乏有效监管,成品油价格竞争日趋扩大化、激烈化。建立健全竞争有序、有法可依、监管有效的管理体制,调结构、转方式才是摆脱产能过剩,遏制市场混战的真正出路。
 
    近几年,成品油需求减少,而供应量持续增加。炼油能力过剩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价格持续走低、到位率下降,价格竞争从批发环节蔓延到零售环节。
 
    按照国家限价,2016年是多年来成品油价格到位率最低的一年。而今年4月,大面积的成品油零售环节降价从华北地区率先开始。从河北、山西到山东,接着往南方省份蔓延。这种零售终端大范围、较大幅度的降价竞争,到目前为止算是最令人瞩目的一次。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时,国际油价下跌,当时的竞争主要体现在批发环节,并未出现大范围终端环节竞争。此外,今年爆发的“价格战”,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集团的加入也前所未有,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关注及思考。
 
    2015年年底,国家放开地炼原油进口权,导致2016年地炼原油进口量、加工量大大增加。炼油能力过剩越来越严重,造成供大于求的形势急剧恶化,最终导致价格持续走低、到位率下降,价格竞争从批发环节蔓延到零售环节。今年5月,国家又调整相关政策,暂停了地炼企业成品油出口权,地炼企业的大量成品油库存只能在国内消化,所以,大幅降价促销成为不少企业的必然选择。
 
    整体上成品油资源过剩严重,是导致本轮“价格战”最重要的原因。其他原因还包括政府监管不力导致市场混乱,非标调和油、走私油充斥市场。非法油品与正品价差均在1000至2000元/吨,正规经营的企业要找出路,只能打“价格战”。而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属于上中下游一体化企业,下游销售企业很重要的功能是保炼厂,而炼厂很重要的功能是保油田。销售终端市场份额流失,就威胁到整个产业链的平稳安全运行,所以必然要采取措施争夺市场。因此,两大集团很大程度上在“价格战”中是被动的,但从竞争力上看,由于具有产业链竞争整体优势,抗风险能力较强。“价格战”若持续较长时间,这种优势将越发凸显。
 
    今年5月国家发布《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提出,未来成品油价格将要放开。通过激烈竞争,市场格局最终会达到一种新的平衡。未来成品油终端零售“价格战”会常态化,但这种常态化随着竞争方式的升级,会更多地体现在营销手段的多样化上。从长远看,加油站要以提升现场服务、创新营销方法、发展多元业务为主,找准客户需求,创造增值价值。
 
    那怎样才能有效解决在“价格战”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呢?
 
    首先,国家应抑制炼油产能过剩,防范行业风险,做到从源头上整体把控。国家应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严控新增产能。加强统一规划,实行总量控制,优化区域布局,严控变相新建或改扩建装置,增加一次炼油加工能力;严控原油进口权审批,淘汰落后产能。对已获得原油使用权的企业,制定成品油收率、质量、安全、环保和能耗等标准底线,对正在申请原油进口使用权的企业,提高各项准入标准;改进地方政府的考评机制,提高监管积极性。不断强化地方政府民生改善、污染治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考核力度。
 
    其次,通过税制改革填补当前成品油市场严重的偷逃税漏洞,是落实油气体制改革的重要抓手。如成品油消费税由中央税变更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提高地方政府征收积极性。中央消费税仍在炼厂环节征收,地方消费税则改为销售环节征收,通过明晰权责,提升征税效率;建立敏感化学产品目录,进一步完善消费税课税对象和征收范围。对汽油、柴油、石脑油、溶剂油、航空煤油、润滑油、燃料油七种成品油征收消费税,同时,对混合芳烃、轻循环油、稀释沥青、粗白油等调和成品油主要原料征税。对航空运输、化工生产等实际需求可先征后返;此外,将液化气深加工企业纳入成品油监管范围,对于生产的调和组分予以征税。引入成品油消费税专用发票,加强企业纳税评估,可参照增值税专用发票制度,与增值税纳税监管信息系统进行数据比对。建立炼油加工标准流程模型,依据原油加工量匡算企业税收,同时加强燃料油抵扣的审核管理。
   
    最后,建立健全现代化监管体制,尽快建立起一套上下一体的成品油全产业链监管体系,实现从供应环节到流通环节的标准制定、质量监管、税收征管及安全环保的全面监管。如严格炼油行业准入,防止行业低水平扩张;强化税收征管,减少非标油品的流通,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加大对走私油打击力度,清理非法销售窝点,防范重大安全生产事故。这样不仅能保护质量升级成果,避免国家税收损失,还将极大地缓解国内成品油资源过剩,扭转落后产能挤占市场、先进产能被迫出口的尴尬局面,降低石油资源“大进大出”带来的不稳定因素,使得成品油进出口回归季节性、结构性调节作用。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