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俄罗斯国内油气价格不断上升。4月23日起,十多个联邦主体尤其是北部和远东地区,又出现了汽油短缺的情况,导致加油站前汽车排起长龙。
为此,俄罗斯政府2月已经开始加强对石油市场价格的管控。5月1日起,为阻止石油公司以高价出口石油,政府将出口关税提高了44%,并暂停汽油出口。然而,某些地区的紧缺问题仍未完全得到解决。
在2011年底议会大选和2012年3月总统大选的背景下,汽油价格波动和供应短缺显得尤为敏感,它已从单纯的经济问题演变成可直接影响到俄国内社会稳定的政治问题了。那么,作为石油产量和出口量均高居全球前列的资源大国,俄罗斯为何也会面临油荒呢?
汽油消费大涨
早在2005年,俄罗斯《生意人报》就强调:“俄罗斯一直把扩大重油产量放在首位,却往往忽视汽油的生产,而重油的产量在国内市场已经严重过剩。俄罗斯的石油加工企业目前已经无法满足市场上汽车汽油的需求。”
2005年俄罗斯的汽车数量为2600万辆。谁也没有预料到,近几年来俄罗斯的汽车产业出现了几何级增长。援引俄数据分析机构AUTOSTAT日前公布的数据,截至2011年1月份,俄罗斯的汽车保有量已达到了4140万辆。该机构的负责人还透露,有超过一半(约为53%)的汽车使用年龄在十年以上,而使用时间在三年以内,相对比较新的汽车仅有580万辆(比例为14%)。众所周知,使用老式化油器的汽车油耗极高,对环境的污染也更大。
成品油需求越来越高,但是俄罗斯的炼油工业却跟不上发展步伐。苏联解体之后,虽然石油给俄罗斯带来空前的收入,但是国内却没有建成一个大型石油深加工厂,大部分石油公司仍在超期使用苏联时期遗留下来的炼油设备。
要建一座大型综合性石油加工企业至少要7年时间,这些企业既没有时间,也没有意愿投入那么多的资金。其产品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也都逐渐无法满足俄罗斯汽车市场的需求。
油品质量日益恶劣
一方面,汽车消费日益大涨,却没有上新的炼油设施;另一方面俄罗斯开采出来的油品质量却在变坏,原有的炼油设施跟不上需求。俄罗斯政府规定2011年1月开始禁止生产和销售Аи-95号(欧洲2号标准)汽油。这一禁令迫使大部分石油加工厂在4月底关闭,也是导致汽油紧缺的原因之一。俄罗斯的油气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它对炼厂的要求也很高。
俄政府4月27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警告称,俄罗斯原油的品质正在迅速恶化。当前俄罗斯可以流动的石油资源占不到全部石油资源的30%,剩余的70%是超重质、黏稠、很难开采的石油。该部门同时称,当前俄罗斯开采的原油大多数是满足市场需求的轻质原油,这意味着留下来的石油资源越来越多将需要特殊的加工手段。但是包括提炼和输油管网在内的整个俄罗斯油气系统一直在缺乏有效维护的情况下超负荷运行。
《生意人报》为此断言,到2010年,俄罗斯汽车所使用汽油将不得不依靠进口。缺油将导致俄罗斯市场的石油价格持续增长,甚至与欧洲持平。
现在看来,这个预测的兑现,仅仅晚了一年而已。
政府税收何其多
税收是影响俄罗斯石油天然气供给增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2004年8月1日起,俄罗斯开始每月对出口石油实行“惩罚性”关税,对每吨出口石油征收69.9美元的重税,对油品征收的出口税率也上调了7.5美元,达45美元/吨。
近年来,随着美元贬值和原油价格的上涨,俄罗斯石油的出口税一涨再涨,今年5月更上涨到了历史最高的423.7美元/吨。据统计,石油生产领域的税负占到了总行业的60%,石油和天然气工业每年的资本贡献已占据了俄罗斯政府财政收入的40%。
与此同时,从生产到销售的一系列税收剥夺了俄罗斯天然气公司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飙升中可以获得的额外利益,沉重打击了包括“俄罗斯石油”、“卢克石油”及“天然气工业石油”三大石油公司在内的大型油企的生产与销售积极性。而这些能源企业采取的应对措施,则是扩大出口,联手抬高俄国内油价。在政府出台政策控制价格和增加出口税的情况下,干脆就囤积惜售,加剧了国内汽油短缺的现象。最终承担这些税负的,主要还是在整个消费链中处于最下层的普通消费者。
都是出口惹的祸?
近年来,俄罗斯能源行业收入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国际能源市场价格上涨,以及随之而来油气出口收入的增加。根据俄联邦统计局的数据,2011年一季度,俄罗斯汽油生产量和2010年同期持平,为890万吨,而出口量则从120万吨增加到180万吨。
出口量之所以猛增,主要原因是目前俄罗斯国内与国际油价倒挂的现象比较严重。一方面,俄罗斯政府今年以来为应对油价上涨而采取了各种油价控制措施,包括反垄断局对上述三家石油公司的反垄断调查和巨额罚款;另一方面,受利比亚局势以及美元走势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在今年不断创下新高。尽管最近国内油价迅速上升,但俄国内不同地区的成品油销售收益与出口相比每吨要低2000卢布~3000卢布(约合70美元~110美元),国内外汽油价格的巨大差异仍很难在短期内弥补。
在这样的情况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俄能源企业自然首选出口国外而不是供应国内,从而造成境内高辛烷值汽油短缺。这也被认为是俄罗斯这个产油大国遭遇汽油荒的主要原因。
长期以来,俄国内油气和医疗、教育等大部分公共产品的价格都保持低位,民众的生活成本非常低廉。因此,尽管政权出现过剧烈动荡和更迭,社会仍得以维持稳定运行。但在稳定的背后,是俄政府每年天文数字的财政补贴和能源企业的巨额亏损。随着俄国民经济总量的扩大和汽车市场的迅速膨胀,补贴已经难以为继,油价上涨和油荒的“蝴蝶效应”已传导至粮食和食品的销售价格上,很可能还将进一步加大俄政府的通货膨胀压力,并威胁到社会稳定,更有可能对年底的议会选举和明年的总统大选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出路在何方?
为解决汽油紧缺问题,俄罗斯总理普京召开内阁会议商讨。普京表示,俄罗斯并不存在成品油紧缺问题,只不过是石油公司为了谋求高利润而减少了对国内市场的供应。为此,俄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的组合拳。
俄能源部副部长谢尔盖·库德里亚绍夫于4月28日宣布,为了应对国内市场上的燃料严重短缺问题,俄罗斯在5月份停止出口汽油,所有的汽油产量将提供给国内市场。
俄罗斯财政部副部长谢尔盖·沙塔洛夫也于4月29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声明俄罗斯5月1日起将把汽油出口税从34%提高到44%,这项临时性加税措施在俄罗斯克服国内汽油短缺前将实施2至3个月。这样一来,使俄罗斯的汽油出口税将从目前的304美元/吨提高到408.3美元/吨。
事实上,俄罗斯政府面对石油出口和国内能源供应问题始终处于两难境地。扩大出口,能带来大量的财政收入,缓解因公共开支带来的亏损;但过量的出口,又将影响国内的能源供应和价格稳定,并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此间的平衡,非常难以把握。
然而,俄国内汽油市场的供应乱象,和开采前景、加工能力、汽车市场发展等大环境密切相关,更深受税收、价格控制等政策因素的影响,远非石油公司的牟利冲动所能概括。所以,短期的政策组合拳,固然可以解决当前的供应危机,却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也将影响到俄罗斯经济发展的质量。从长远来看,增强对能源基础设施的投资,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理顺能源市场机制,恐怕才是解决愈演愈烈的油荒现象的应对之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