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每日电讯报》刊登题为《OPEC维也纳峰会对油价长期走势毫无意义》的评论文章,现全文主要内容摘要如下:
上周,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在维也纳召开的峰会未能在下半年是否增产的问题上达成一致。此次会议召开之前,外界普遍认为石油输出国组织将在会议之后宣布上调原油日产量,尤其是在以沙特为首的海湾国家已经明确提议将石油输出国组织的石油日产量增加150万桶,至每天3030万桶的前提下。然而,会议的过程与结果与外界的预测截然不同,以伊朗、委内瑞拉和伊拉克等国家组成的反对派联手将沙特等国的提案否决。这是20年以来,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首次未能在此类问题上达成一致。
由于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未能就增加原油产量达成一致,而全球石油需求量又一直处于不断攀升的状态,全球石油市场交易量势必会收紧。事实上,维也纳峰会结束后不久,国际原油价格就一度连续走高。较比今年年初的交易价格,北海布伦特原油(Brent Crude Oil)当前的价格飙升幅度已经超过25%。
身为最大的产油国沙特石油部长的阿里·纳伊米(Ali al-Naimi)声称,此次维也纳峰会,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有史以来最最糟糕的一次会议。甚至,有分析人士指出,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境况不是一般的严峻,而是看不到希望。
据了解,在是否上调原油日产量的问题上,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存在严重分歧。一直以来,委内瑞拉和伊朗的立场都很明确,那就是“反对大幅度上调原油产量”。另一方面,身为是有输出国组织“大哥大”的沙特,反复强调“为稳定全球油价有必要上调原油产量”。
在探讨石油输出国组织此次峰会将会产生何种更深层次影响之前,我们应该认真考虑一下全球石油需求的走势。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并没有太多分歧。很明显,全球石油需求将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增长。然而,心怀叵测的算计和投机、地区政治局势的动荡不安,以及不可预知的自然灾难,都导致石油交易量越来越吃紧。对于这一趋势,我们并不会感到特别惊讶。不过,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全球范围内的石油消费增长远比我们所认为的要快很多。事实上,全球石油消费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程度。
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石油需求量将触及每天9000万桶的高位,创有史以来首次。此前,全球石油需求量的最高记录为2010年的每天8740万桶。在2008年至2009年曾出现下滑的原油需求量,于2010年开始出现飙升,并在今年再次出现攀升。
即便西方发达经济体当前的经济复苏形势不容乐观,也并未影响全球石油交易量的涨势。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相关统计,2010年,“工业化国家”的石油需求量增长了0.9%。与此同时,新兴市场的石油需求量出现快速增长。
据悉,2009年,全球经济因金融危机的爆发而萎靡不振。不过,中国和印度两大“新兴巨人”的石油需求量仍分别增长了8.7%和6.6%。2010年,这两个国家的石油需求量增幅接近10%。我们必须承认的是,新兴市场需求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全球能源市场的交易量大小。
据媒体披露,国际能源署表示,该机构对石油输出国组织未能就上调产量配额达成一致感到失望。国际能源署称,“持续的供应中断,以及全球经济复苏的脆弱态势,均要求立即增加供应。”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小。不管西方世界发生什么,全球石油需求量都将继续增长。影响全球油价的主要经济因素不再是“供应限制”,而是“猛烈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