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市场 » 石油市场聚焦 » 正文

全球炼油市场格局又遭遇飞来横祸

日期:2007-06-27    来源:商务周刊  作者:商务周刊

国际石油网

2007
06/27
10:34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炼油市场

       从2007至2011年,全球原油提炼产量的80%将发生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以外的国家。苏伊士运河以东地区将从中获得80%的利润。

     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对所谓的“石油产量峰值”充满了恐惧,他们认为世界正在接近或已经过了原油生产的高峰时期,石油资源不可避免地在逐渐减少。事实上,在世界石油殆尽之前,西方国家可能就已经在炼油量上“吃紧”了。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过去几年里,几乎每次原油价格上涨之时,美国的炼油业利润都会升至新高,而不会因为高油价的压力而下降。

     一些西方炼油商在欧美裹足不前的同时,却在其他地方尤其是苏伊士运河以东的中东和亚洲地区参与了很多重大炼油项目的开发。

     未来的世界炼油商,比如那些在中国迅速涌现的企业,将会成为三方合作的合资公司,将原油生产商(例如沙特阿美)、西方石油巨头(如埃克森-美孚)和新兴经济体内的国有石油公司(如中石化)以更复杂的方式联系在一起。

     全球炼油的格局正在改变中。昔日推动石油冶炼业迅速发展的动力源泉——美国和欧洲的影响力正在日益衰退。虽然这两个地区的炼油量以缓慢的步伐仍在提高,但过去的10年里,这种增长速度不能满足市场增长的需求,而且未来几年内,人们预测欧美的炼油量也不会明显提高。相反,在世界其他地方,例如亚洲和中东,炼油量却呈“井喷”式增长,并给这些地方带来了可观的利润。可以看出,全球炼油格局的重心在向亚洲和中东——“东苏伊士运河”地区转移,由此带来的全球石油市场变化以及世界安全问题将不容我们忽视。

     根据国际能源署今年2月在巴黎发布的《中期石油市场报告》,从2007至2011年,全球原油提炼产量的80%将发生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以外的国家。东苏伊士运河地区从中获得的利润率达到80%,其中来自中东地区每天将近180万桶,中国170万桶,来自印度和其他非经合组织的亚洲国家为130万桶。这些数字仍然很保守,不足以反映真实的产量。相比较世界其他地区,苏伊士运河以东地区的炼油量很可能更大。

     当然,全球正在经历一个政治、外交以及经济的大融合,面对中国正在日益成为全球制造中心,印度作为全球服务提供者正在日益扩大影响,以及中东地区的人口膨胀和波斯湾地区由于油价上涨带来的经济增长等等证明亚洲经济腾飞的事实,人们就不会为这些地区炼油量的增长而感到吃惊了。尤其是中国、印度炼油产量的增加,体现了这些国家迅速扩大的中产阶级队伍消费需求的增长以及这些国家原油进口的大幅度提高。

     面对亚洲经济的迅速提升以及石油需求增大,西方国家有时会感到恐惧。他们大可不必如此。这些地区作为全球炼油新重心的崛起,正可以很好地解决目前西方世界存在的问题。亚洲和中东地区的炼油产量的迅速扩张,不仅仅局限于满足本地区的内部需求,它们也面向国外市场出口。

     位于印度贾姆纳加尔的石油业私营巨头——信实炼油公司是世界最大的炼油公司之一。这个公司已经实现了大部分产品的出口,它目前的目标是将产量翻倍。印度的国有石油公司也在追随信实的脚步。以爱萨石油公司为例,已经请来了当年帮助信实公司上市的承销商,希望能够遵循同样的模式扩大产量。沙特阿拉伯2005年颁布了“战略能源计划”,这一计划不仅会带来新的原油生产,而且还催生了大型的炼油计划,这其中就包括建设两个日产量40万吨并以出口为导向的生产基地,一个位于波斯湾,另一个位于红海。科威特和伊朗也分别制定了自己的石油冶炼扩张计划。伊拉克一旦结束了国内的政治纷争,其石油业的重建必将带来新的冶炼能力。中国的计划则看起来更注重于满足国内的需求,但中国大部分炼油产量的增加来自于其东海岸,不论是出口剩余产能还是为了抓住市场机会而出口,在地理位置上看这里都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事实上,由于中国各省制定的目标宏大,很容易造成中国炼油能力的过剩。这种冲动很有可能使中国今后成为全球重要的炼油产品出口国。

     与之截然相反,西方国家正面临着广泛的炼油量下滑问题。以全球石油需求量最大的美国为例,12年前,石油进口仅占美国国内需求量的3%,2006年,这一数字突增到12%,在东海岸几个重要市场上这一数字更高。6月初,美国石油日进口量增至150万—160万桶。欧洲市场同样越来越在天然气和飞机燃料方面依赖于进口——他们从俄罗斯获得天然气,从中东获得飞机燃料。

     很多西方观察家对所谓的“石油产量峰值”充满了恐惧,惊呼“石油的终结”,他们认为世界正在接近或已经过了原油生产的高峰时期,石油资源不可避免地在逐渐减少(可参阅保罗·罗伯茨《石油的终结》一书,中信出版社2005年出版)。事实上,在世界石油殆尽之前,西方国家可能就已经在炼油量上“吃紧”了。美国炼油厂的数量和生产能力早在1981年前后就告别了它的顶峰。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高涨的油价使得需求持续降低,美国324家炼油厂中有一半被永久地关闭。

     虽然西方消费者喜欢将石油价格的高涨归咎于欧佩克以及中国对稀缺原油资源的争夺这两个原因,但事实上,近期石油市场价格的飞涨,应更多归因于西方世界炼油量的“吃紧”。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过去几年里,几乎每次原油价格上涨之时,美国的成品油利润都会升至新高,而不会因为高油价的压力而下降。最近,成品油价格和原油价格差别进一步加大,根据所谓的“3:2:1裂缝扩大”(3桶原油价格、2桶石油和一桶取暖油混合后的价格)的计算,这一“裂缝”扩大到30美元,炼油业的利润率前所未有的高。这表示,石油市场是产品驱动,而不是原油驱动的。

     但正如石油生产商由于高涨的价格和需求产生了资源民族主义情绪而减缓产能增长,石油公司为了利润最大化采取紧缩的财务政策,炼油商同样会以减少原料运营成本、减少投资、缩紧产量以及扩大加工利润等来回应炼油市场的这种变化。

     严格控制产能的政策可能通过两个方面起作用:其一,降低每桶石油的冶炼产出,其二,扩大生产基地维护和保养的范围和期限。今年,美国和欧洲因为维护而关闭的炼油厂占到了很大比重,这导致了石油存储水平下降到了前所未有的低点,虽然大量使用石油产品的使用高峰季节——夏天就要到来了。

     奇怪的是,虽然西方炼油业利润可观,但他们的炼油量却不太可能恢复了。首先,缩紧的炼油产量是符合炼油商利益的。鉴于美国炼油业的高度垄断——5家炼油企业控制着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这些炼油业的“操盘手”不仅有能力,而且也很愿意限制产量增长。而让炼油商们花费大量的钱和时间扩大产能,从经济角度来说也不划算,炼油商不仅可能要花费几十亿美元和耗费几年的时间,他们同时可能还要承担产能提升但利润下降的风险。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 这些西方炼油商在欧美裹足不前的同时,却在其他地方,尤其是在中东和亚洲,参与了很多重大炼油项目。埃克森—美孚在美国炼油市场已无甚大动作,它把“重注”押在了中国需求的增长上,它与中石化和沙特阿美公司合作在中国建立了一个大型炼油厂。雪佛龙在减少投资美国炼油市场的同时瞄准的是印度市场,它与信实公司合作进行产量扩张。美国康菲石油公司和法国道达尔公司是沙特阿美的合资伙伴,他们一起合作开发沙特阿拉伯的炼油基地。对于这些西方石油巨头来说,来自新兴市场的诱惑有很多层面:除了可预见的需求增长之外,在这里建设成本低廉而且获取许可证的程序也更为灵活。

     从这个角度看,西方炼油商的举动,无非是像其他产业一样,将生产转移到成本低廉的新兴国家。它与由于炼油量减少而带来的国家安全问题看似毫无关系,但其实不然,中东和亚洲地区的低成本炼油产能的增长,给这个地区带来了无数贸易机会,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确实可能增加那些依赖石油进口的经济体的经济安全风险。

     事实上,对于能源的抢夺涉及两个层面的“冲突”——一方面,它代表了发达石油消费国家和依赖原油出口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矛盾;另一方面,它或许也代表了与既得利益的经合组织国家经济体和那些新近加入的竞争者争夺有限资源的“升级版”战斗。在这两个层面的冲突中,正给炼油中间商留下了施展的空间——这正是亚洲和中东新兴的炼油商们需要扮演的角色。

     全球化的市场和一个“越来越平”的世界,不应该因为能源的问题而停滞发展的脚步。石油市场不全是有关消费者和生产者的问题。实际上,市场的参与者正在编制一个越来越复杂的三角关系网——将原油生产商、炼油商以及消费者以一种复杂的形式联系在一起。一些未来的世界炼油商,比如那些在中国迅速涌现的企业,将会成为三方合作的合资公司,即原油生产商(例如沙特阿美)、西方石油巨头(如埃克森-美孚)和新兴经济体内的国有石油公司(如中石化)以更复杂的方式联系在一起。

     西方国家从苏伊士运河以东地区炼油量的增加可以获得很多好处。 首先,无论是来自哪里的产量增加,都会帮助松缓目前给所有市场带来负面影响的全球炼油“吃紧”形势;其次,它会缓解一部分石油产品价格上涨的压力。

     最终,我相信,亚洲和中东地区炼油产量的增加将使得世界变得更加安全和和平。当产油国持续扩大下游生产能力,并多样化自己的经济发展时,他们将在经济上变得愈发成熟,在政治上也会更为稳定。在崛起的亚洲地区,炼油产量的增加将帮助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大国融入全球能源版图,这些国家可以从单向的进口原油转变成双向甚至三向的产品交易。全球炼油格局的重整和重心转移,将能够帮助分散原油供应的危险、扩大全球产品的供给、减少成本压力以及提高产品能效。全球炼油版图的变化是在朝向更美好的明天。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