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行业要闻 » 国际石油要闻 » 正文

康菲石油“瘦身” 上下游“分家”

日期:2011-07-27    来源:中国能源报  作者:中国能源报

国际石油网

2011
07/27
10:27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康菲 石油 上下游

   就在渤海漏油事故尚未终结之际,肇事者之一的美国康菲石油公司(ConocoPhillips)却宣布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康菲将一分为二,拆分为两家独立的上市公司,分别负责上游油气开采生产和下游炼油销售。

  目前,渤海漏油事故正是公众热议的焦点。业内讽刺称,显然,康菲认为金钱赔偿就可了结事故,但却忽视对海洋生态系统和环境的损害。康菲选择此时提出拆分,是为了避免漏油事故对公司的潜在冲击。

  上下游“分家”

  拆分消息一经公布,康菲股价迅速上升了7个百分点。过去两年中,康菲一直试图提升公司股票价值,走到拆分这一步,可以说是康菲下的一个最为激进的决定。

  康菲表示,把上下游业务剥离开成立两家独立的公司,可以让它们更专注于自身业务的优势,寻找更好的定位创造价值。康菲的拆分计划不需要所有股东投票通过,但需要得到美国国家税务局,以及其他监管机构的批准。

  此前,康菲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炼化业务对康菲的上游业务而言是个拖累,特别是在面对国际油企间越发激烈的竞争的情况下。

  报道称,拆分后,康菲的炼油产业将以一个独立个体发展,其原油加工能力可以和美国最大的独立炼油商瓦莱罗公司(Valero)看齐,甚至有望超过后者。

  这是继6月,美国马拉松石油公司(Marathon Oil Company)上下游业务拆分后又一油气巨头的“瘦身”举动。据悉,康菲的拆分工作将于2012年上半年完成,届时,康菲首席执行官兼董事长穆礼怀(Jim Mulva)也将解甲归田。

  穆礼怀表示,这将是他退休前最后一个任务。“拆分是创造更高价值的最好方式,也给股东一个自我选择的机会,即他们是否愿意投资炼油产业。”穆礼怀称,“对于综合性的公司而言,你能看到,真正创造价值的主要是上游产业,包括勘探和生产。另外,拆分有助于特定领域的管理和规划工作。”

  有分析师认为,穆礼怀的隐退带着点隐忍,带着点不甘,还带着点无奈的。对于拥有29600名员工、1600亿美元资产的康菲而言,它的“分家”无疑是对一手把它“抚养长大”的穆礼怀的打击。不过,德意志银行分析师保尔·桑奇则认为,穆礼怀对拆分计划是十分积极的,主要是为了他手中的股票所有权,任何重大的决策,都会提高康菲股票的价值,从而可以把他的退休荷包装得满满的。

  事实上,穆礼怀本就是一个坚信“越大越好”的领导者。他在康菲的成长史上曾风光无限,引领的一系列交易不仅扩大了康菲的全球影响力,还让公司资产组合更加多样化。2002年,作为菲利普斯石油公司(Phillips)首席执行官的他,一手策划了菲利普斯与美国康纳和石油公司(Conoco)的“联姻”,康菲由此诞生。

  对于康菲的拆分决定,业内想法不一。美国雷蒙詹姆斯金融公司分析师科里·加西亚认为,康菲已经意识到,剥离上下游资产,与以不合算的价格出售旗下炼油工厂相比,是提高公司股价最直接的方式。“任何资产出售的买卖,买方的出价很可能只是卖方要求的一半,所以最好的增值方式,就是以一个独立上市公司的形式出现。”加西亚说。

  而瑞银证券分析师则认为,康菲拆分剥离不大可能释放增益价值。首先,与同行相比,其股票已经是溢价交易;其次,其炼油资产的吸引力明显低于其他炼油产业。

  和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Exxon Mobil)、雪佛龙石油公司(Chevron)这些竞争对手不同,康菲一直更为注重资产收购业务,尤其在石油和天然气价格走高的时候,另外它还不断积累非核心资产,以期能够权衡公司盈利能力。

  然而,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国际油气巨头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康菲与他们的差距日益拉大,于是不得不暂停资产买入,随后宣布要在2012年前处理掉170亿美元的资产,这次的拆分计划也是为了将精力全部集中在勘探和开发产业。

  拆分或为降低油气开采业务风险

  康菲选择这样一个时机公布拆分计划,主要是想把损失降到最小,不影响公司的整体。业内分析,在未剥离的情况下,一旦发生漏油事故,包括勘探与开采部门、炼油与销售部在内的所有部门将会受到拖累。剥离后,炼油与销售部门将成为独立的上市公司,自负盈亏,对原油勘探和开采过程中造成的损失不承担连带责任。

  康菲将两部分业务分离,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原油勘探和开采部门带来的损失拖累其他部门,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英国石油公司(BP)在墨湾漏油中的高额赔偿就是典型案例,这说明当前原油勘探与开采领域风险极高,一旦发生漏油事故将面临巨额赔偿。

  另外,舆论担心,康菲是否会把康菲中国有限公司剥离出去,使其单独于康菲的主营业务。对此,一些分析师认为,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发生,在康菲制定的2011-2015年新增产量预告中,亚太地区油气产量远超其他地区产量,而中国地区又是重中之重。

  其他油气巨头会否跟进

  对于康菲的拆分动作,业内开始引出谁会是下一个进行业务整合公司的争论,同时有关拆分对于公司究竟意味着什么的讨论也接踵而至。不少分析师认为,康菲会“动摇”其他的油气巨头,推动它们进行业务整合。

  业内认为,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和BP都有可能效仿康菲,把企业某部门剥离。实际上,BP一直试图出售旗下炼油部门,但迄今尚未找到买家。

  美国雷蒙詹姆斯金融公司分析师塔塞·霍德森表示,收缩炼油业务和完全剥离该业务,有着很关键的区别,对于“康菲式”的剥离,并不适用于BP。“我知道BP想出售旗下炼油部门,但是,我不知道这样做是否能帮助它走出困境。”霍德森称。

  阿格斯研究中心(Argus Research)的分析师菲尔·韦斯认为,埃克森美孚不太可能。他透露,埃克森美孚之前曾公开表示,首席执行官莱克斯·蒂勒森和股东们都认为只有完整的模式才有利于该公司发挥最大的价值。“我认为,下一个业务剥离的应该是雪佛龙。”韦斯表示,“雪佛龙已经明确表示要淡化旗下炼油部门的重要性,没有强调保持完整的意思。”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