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伯达拥有的油砂,对于当地居民乃至所有加拿大人来讲,无疑是埋藏在后院里的天赐宝藏。为了使后代人能够从这一丰富资源中获得增加的产量,油砂行业和政府正为有效处理一系列棘手问题而不懈努力。”——Brant Sangster,德勤加拿大资深顾问
油砂行业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通过协商获取“发展的许可”
如果加拿大油砂企业感到处于重重围攻之中,它们是可以得到理解的。从某些方面来讲,确实如此:环保团体不断加大广告宣传和公关投入,通过各式各样的印刷品以及发起网上运动展示油砂生产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各相关利益团体和基金会发布决议,对企业向油砂行业的投资提出质疑;部分美国立法者对于继续进口油砂产品的警惕性日益提升——尽管当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故之后,美国对加拿大油砂的依赖程度可能有所上升。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近来美国众议院发言人Nancy Pelosi和参议员Lindsey Graham的来访,使加拿大油砂行业和政府受到鼓舞——加拿大石油可以成为能源供应的安全保障。
在这种复杂环境下,对油砂的负面看法有可能成为制约该行业外国投资并影响该行业未来发展的重大阻碍。
但油砂行业的公众形象可能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2010年7月,加拿大西部基金会(Canada West Foundation)发布报告《被败坏的名誉:阿尔伯达油砂行业全年报道概览》,总结了基金会追踪搜集的2009到2010年之间国际媒体对油砂行业的相关报道。在该年度所有追踪报道中,仅54.6%的报道属于负面性质,而31.4%属于正面报道,其余报道则持中立立场。正如政策分析家Dan Gibbins所指出的,“媒体的负面报道恰好在形成舆论大潮之前戛然而止,加拿大油砂开发的反对方可能夸大了此类国际报道的范围和负面影响。”
因此,情况可能并没有某些时候看上去那么糟。换言之,虽然油砂行业的发展近期不会停步,但如果无法获得社会对于其“发展的许可”,则有可能面临生产停滞的风险。因此,油砂行业必须继续进行公共宣传,包括展现油砂生产为加拿大带来的经济收益,展示利用先进技术正在实现的环境改善,以及带领企业、行业组织、政府机构以及所有利益相关方通力合作,使从加拿大获取石油比从那些经济、政治和民族等环境均不稳定的地区获取石油更加经济可行。
在告中,我们对油砂行业各利益相关方在可预期的未来急需应对的十大趋势予以评估。其中包含对此类趋势驱动要素的看法,以及对如何应对挑战提出的建议。报告的目的并非只是介绍争论,而是帮助我们明确加拿大油砂行业未来的发展境况。
一、寻找经济可行性——在供需动态层面
油砂的生产成本并不低。回溯到2008年,当时加拿大正在生产或拟建的项目达46项之多,加拿大石油生产商协会(CAPP)的预测认为,五年的资本支出将高于750亿美元。尽管2009年资本支出缩减了80亿美元,但上述预测很可能仍然现实。生产商一般认可在每桶75至80美元区间内的预期油价可以支持油砂项目的开发,这与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预计的价格区间一致——国际能源署还预测,未来20年,需求有可能增加35%,这将使供应十分吃紧。
这个价格区间也是油砂项目竞争力突显的区间,尤其当轻质原油与重质原油的价差较小时。蒙特利尔银行资本市场部(BMO Capital Markets)的研究显示,大部分新的沥青生产项目在石油价格大约为每桶50到70美元时可获利。我们预计,由于美国炼油商需要更多重质原油以供升级改造后的炼油设备之用,经合成原油稀释的沥青的出口量会大幅增长。从更为积极的角度来讲,许多行业观察家都认为,由于各新兴工业化国家石油需求上升,加之墨西哥、中东地区和中国的世界级油田产量下滑,油价将持续攀升。
但油砂企业不能仅依赖油价长期增长的预测,例如将2008年油价超过每桶140美元的情况作为业务依据。它们还必须承受住来自环保方面的坚决抵制以及更加严苛的监管执法。那些希望吸引大量所需资金的企业深知,它们不仅要展示其可观的回报率,还要展现稳固且不断改善的环境记录。这些企业几乎都需要更周密的风险管理实践,从而使企业定位于以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方式来管理财务风险和环境风险。
二、成本谜局——不遗余力管理资本开支正当其时
由于对非常规能源产品需求的升温,油砂企业已经开始调整定位以迎接又一全盛时期的到来。一方面,出于能源安全考虑,全球大约75%的石油仍由各国政府掌控;另一方面,由于深水开采预计将减缓,国际石油供应有可能随之减少。综合来看,上述趋势可能引发新的油砂开发项目的涌现,相应地可能引起成本上涨。
2003-2008年是油砂行业最近经历的爆发性增长的典型时期。除了原材料成本上涨外,油砂企业还为各类建设和基础设施项目付出了大量资金。与此同时,由于对人力资本的剧烈竞争,劳动力成本飙至顶峰——这种情况促使部分企业通过提供高额签约金和留任金来吸引和保留关键人才。由于人才机制上的相似,加拿大西部沉积盆地成为了“油田界的美国橄榄球联盟”。在许多案例中,构成项目的劳动力部分(项目所有者、工程师和交易者)的成本飙升超过100%——是设备、钢铁和原材料上涨幅度的两倍。
油砂企业欲东山再起,因此会周密谋划,避免重蹈覆辙。目前,油砂产量总计为130万桶/日,在未来5年需要耗费近5000万小时的人工。无论是间接劳动成本还是直接劳动成本,在任何项目中都占据重要部分。这表明,生产率的小幅提升都有可能节省数百万美元的劳动成本并加速项目竣工速度。
由于中东国家和其他产油国也在继续发展石油工业,加拿大油砂行业将会面临人力和原材料方面的全球竞争。更多的油砂企业坚持同时猛踩油门加速增长,这将进一步加剧上述态势。企业可通过精简劳动力、实现人工操作流程的自动化、采取更为周密的措施以及开展协作来实现发展——例如与主要服务供应商重整合作关系以求更好地分担风险、共享回报——使油砂企业在控制整体行业成本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三、减少污染 拥抱绿色——实现油砂碳足迹最小化
这是一个典型的两难处境。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数据,预计未来20年,随着全球人口膨胀至约80亿,全球能源需求将增长35%。为满足需求,全球的组织机构都在不懈地探索可再生能源的商业化开发之路,使之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与此同时,人们普遍认为,这些需求主要还是由增产石油(以及煤炭和天然气)来供应。由此引发了如下问题:企业和各生产国如何才能在提高能源产量的同时减少碳排放量?
若考虑到沥青生产、改质和精炼相关的碳排放强度,油砂生产在碳排放上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然而雅各布咨询公司(Jacobs Consulting)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按“从油井到车轮”的排放基准比较,油砂的温室气体排放仅比常规原油高5%15%,且相当于或低于加利福尼亚重质原油的排放量。尽管这一结果远远低于其他一些组织宣称的数据,但无论如何,油砂企业仍面临着持续减少碳足迹的巨大压力,并且正为此不懈努力。
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件的警钟,唤起了对整个石油行业加强环境保护监督检查的呼声。例如,2010年6月,环保组织向美国法庭提起多项指控,意在阻止油砂企业在美从事炼制活动,甚至不许将油砂卖到美国。与之相似,7月初,美国能源委员会主席、众议院的Henry Waxman敦促国务卿希拉里否决TransCanada公司在美建设过境管道。为减少担忧,政府特别是加拿大联邦政府应表明,其不仅出于环保责任对油砂进行监管,也关注碳排放问题。
当75%的“从油井到车轮”的碳排放都来自终端消费者(他们也是电力的需求者)时,当美国燃煤发电产生的碳排放量大大超过油砂排放量时,单靠油砂行业自身的改进远远不能实现净化空气的目的。
四、土地、水和空气——将水资源利用和土地复垦列为首要事项
在油砂领域,水和土地的利用最为牵动人心。对于从事常规露天开采的生产者而言,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与分离沥青和油砂时形成的尾矿池有关。油砂矿的露天开采还会影响大面积的土地,使土地变得贫瘠,有时甚至需要数十年直到该地区开采结束后,才能开始复垦土地。
在地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许多油砂企业现在依靠蒸汽吞吐法(CSS)或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来加热或使地下沥青液化。尽管此类原地生产方法使土地较为完整,解决了部分与开采相关的问题,但新的问题接踵而至:原地开采方法需要大量的蒸汽来加热沥青,因而需要大量的燃料,排放更多的温室气体。
虽然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但油砂行业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已经迈出较大步伐。尽管土地复原由于其所需的较长的时间仍较难显示出成效,但土地复垦在快速而持续地进行着。实际上,已经有一处早期油砂矿和一口早期尾矿池得到了复垦。
为进一步加快这一进程,2009年2月,阿尔伯达节能局(ERCB)发布74号指令,对尾矿处理专用区域的构建和管理作出了具体规定。
不断发展的技术手段亦减少了原地开采所消耗的水。例如大部分企业力求利用不适宜人消费的水来产生蒸汽。许多情况下,它们从地下蓄水层抽取水,并以高达90%的比例循环使用。根据加拿大油砂开发商组织(Oil Sands Developers Group)的数据,过去20年间,原地开采设备耗费的淡水大为减少,生产1桶沥青耗费的淡水已经从过去3.5桶减少到半桶,足足节省了600%。
挑战依然严峻。对用水问题的关注可能使监管部门的项目审批延缓,要求企业压缩生产规模。此外,土地复垦仍然是大多数企业的一项“未尽责任”。尽管如此,油砂行业仍在不断取得各种进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各项承诺将会被加速实现。
五、人力方程——面对人才匮乏,需要理念先行
在油砂行业上一轮快速增长期,劳动力短缺问题如燎原野火般蔓延,导致企业为争取同样的资源展开白热化竞争,而且劳动力成本水涨船高,被推至几近难以承受的高位。如今,行业面临新的复苏,大量的关注集中在“历史是否将会重演”这个问题上。
不可否认的是,油砂行业对于熟练和非熟练劳动力的需求都很庞大。如果要完成现有的油砂建设项目,预计2011年项目管理和运转需要600万小时的非熟练人工。不稳定性加之相对偏远的地理位置,使得油砂行业更难吸引和保留顶级人才。麦克默里堡市(Fort McMurray)就在发展基础设施以跟上油砂发展速度方面一直面临压力。但住房、学校、医院、道路和类似需要政府出资建设的设施,似乎总是滞后于实际需求。使这一矛盾更加突出的是,在麦克默里堡,所谓的“影子”劳工将80%的时间用于油砂工作,却无法在该地区安家。随着我们对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再加上设备的正常磨损,冒险采用熟练度不足的工人有可能导致人身安全和设备可靠性等问题。尽管上述许多挑战都是由外部环境的,但油砂企业在很多方面都有机会使局面得到大大改变。
例如,油砂行业的竞争性质一直以来阻碍着生产者之间进行合作以吸引人才至该领域,并阻碍其分享关键资源——当然,这方面的排他性往往被视为一项竞争优势。但在有的领域完全可以展开更为紧密的合作,例如航空、地面运输协调、住房和基础设施开发,特别是在那些物流不畅的地区,否则等待的时间将延长。
如果油砂行业希望避免争夺稀缺劳动力的竞争再度爆发,则应当考虑如下实际措施:扩展自主的工作安排范畴(例如灵活的工作时间和差旅机会),鼓励内部换岗避免离职,持续推进人力规划和人才吸引措施,并将它们列为高优先级处理的事项。尽管阿尔伯达以失去了一些就业机会作为代价,但油砂行业已经在该领域实现了相当大的创举——通过加工模块的国际分工,以及与能够更经济地为炼油厂添置改质设备的美国炼油企业结成合作伙伴,油砂改质工作已经从阿尔伯达整体迁出。
六、走向全球——国家石油公司蜂拥而至
来自全球的国家石油公司(NOC)长久以来一直表现出对加拿大能源的浓厚兴趣。过去几年,这些兴趣越来越快地转化为大批的新投资项目。2010年1月,韩国国家石油公司(KNOC)收购加拿大能源公司Harvest Energy Trust;4月,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收购加拿大Syncrude公司9%的股份;5月,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CIC)收购Penn West公司在Peace River Arch地区沥青资产45%的股份;6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与加拿大Encana公司签署协议,就组建合资企业开发Encana在Horn River盆地的能源资产进行谈判。
尽管上述国际投资引发了一系列围绕资源所有权、国家认同和能源安全展开的政治争论,但此类国际投资同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除为该地区注入急需的大量资金之外,国家石油公司的全球利益使其可能为油砂企业打开新的市场,并增强对Enbridge公司“北方门户输油管线”(Northern Gateway pipeline)建设计划的支持力度。
国家石油公司的出现,强化了油砂业不断增长的运营规模。对于支持国家石油公司投资的一方而言,问题不在于是否要限制国际投资,而在于如何能以实现股东最大价值的方式建构交易。例如,资源所有者可以继续吸引投资,同时通过鼓励少数股权投资以及组成合资企业等方式,与控股收购相抗衡,从而缓解对能源供应安全的忧虑。同时,联邦政府应当改进其外国投资政策的透明度,这样无论是北美企业还是国家石油公司都可以更好地了解该竞争市场。
七、改质选址才是问题所在——评估经济与环境影响
沥青改质是油砂生产必不可少的环节。尽管目前的大部分改质都在加拿大进行,但由于美国有大量闲置或容易被改造为沥青改质装置的设施,油砂企业可向其运送沥青,因此大部分增加的改质业务都出现在美国。对于生产者而言,这样的安排比起在本地建设新的改质设施要有利得多,特别是因为轻油重油之间较小的价差使得改质的吸引力下降,这种情况在地方经济过热以及面对诸多不确定的环境影响时更为突出。
三大新兴趋势可能将打破这一平衡。首先,美国对于油砂的抵制可能表现在部分州不仅限制沥青甚至限制合成原油向美国运输,由此导致油砂企业迫切需要寻找可替代的改质或炼油市场。第二,国家石油公司对油砂行业的持续投资已经引发部分加拿大政府官员的意见,他们表示将反对在缺乏良好环保记录的国家进行沥青改质。第三点也许最为重要,即当前重质原油和轻质原油之间的价差很小,这使初级炼油厂根本无利可图。
根据上述趋势,油砂企业需要认真考虑改质设施的选址。若企业无法在当地建设改质设施或无法实现成本效益,则将缺乏在加拿大进行改质的积极性。然而,从总体看,持续出口沥青原料将使阿尔伯达的就业机会流失、税收减少以及增加值下降。为了实现这些利益,以及防止沥青被出口到那些可能不严格遵循环保标准的国家,立法者需要引入激励机制以鼓励增加对当地改质设施的投资。
八、单一客户远远不够——依赖美国市场有负面影响
根据剑桥能源咨询公司(CERA)的数据,过去10年油砂产量超过了上个10年的两倍,从2000年的日产60万桶增至2009年的日产130万桶。除了规模扩张,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石油中有超过100万桶/日出口到美国。实际上,预计到2011年年底,美国从加拿大进口的油砂将达到平均每日107万桶;到2012年,将增加到每日130万桶。按照这样的速度,剑桥能源咨询公司估算,到2030年,加拿大油砂占美国原油进口量的比重将达到47%。
尽管美国消费者对加拿大原油的需求巨大,但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已经使油砂生产者开始受到负面影响。议员的游说和环保组织的抵制持续不断,由此产生的政治泥沼使得美国变成了一个反复无常的贸易伙伴。如果美国在能源供应安全层面降低对油砂行业的关注,加拿大是不是反而更加担心美国对加拿大市场安全造成的影响?无论如何,要降低美国监管变化对行业造成的影响,油砂企业、管道公司和政府机构应当考虑采取合作的办法拓宽加拿大西海岸交易市场。
随着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对油砂兴趣的不断提升,这个地区有可能成为市场扩张的下一个合理选择。当前,每天向西运输的石油已达到约10万桶,随着Enbridge公司“北方门户”管线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其国际出口前景将长期成为被关注的重点。但无论何时,由于南加州仍被认为是最强劲的西海岸市场之一,油砂企业应当在研究制定海外销售战略的同时,继续打好基础,培育美国市场,使其成为长期的首选贸易伙伴。毕竟,较少的市场竞争对生产者而言预示着长期的利好。
九、共享技术成功——油砂行业能否成为创新中心?
媒体关于油砂行业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的报道大量存在,而极少有关于油砂行业为最大程度减少甚至扭转这些影响所采取的各类措施的报道。多年来,油砂行业一直非常关注开发更加清洁和更具可持续性的技术。除了商业可行性有时遭到质疑的碳捕捉与碳封存技术,现在还有许多技术可减少行业对淡水的依赖、增加用水回收率、使沥青开采过程清洁化、限制对地表造成的破坏,或修复土地使其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恢复自然状态。
一些新的技术进步或许能够加速尾矿池的清理。阿尔伯达的研究者已经开发出尾矿与水快速分离技术,可提高干化的速度且有可能大幅缩小尾矿池。各种各样的化学处理办法也有希望以减小常规尾矿池或大幅加速土地复垦的方式,提高沥青的开采效率。近期,至少有两家大型油砂企业已经就此发布公告。
考虑到这些技术创新,油砂行业除了减少自身对环境的影响之外,在其他领域也将大有可为。油砂行业可作为孵化器,开发拥有广泛应用领域的清洁技术。难以否认的是,坚持此类创新需要持续的投资,与此同时,油砂企业却必须不懈地注重降低成本。有些讽刺意味的是,它们可能已经这么做了——在阿尔伯达,无法达到碳减排目标的工业企业需要向一个“技术基金”上缴款项,该技术基金主要用来资助开发具有广泛应用潜力的创新解决方案。
十、各自为政是最大潜在威胁——迈向合作最优化
假使“三个火枪手”有机会拜访油砂行业,一定会对这个行业盛行的风气瞠目。在这个行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已被典型企业采取的更为个体化的经营方式所取代。
当石油天然气行业遭遇异常严苛的公共监督时,相互合作显得尤为必要。尽管行业内一直不乏各种形式的合作,例如成立合伙公司、合资企业、各类联盟、社团组织等,但问题在于企业能否将合作推至更高层次,使它们的投入最优化,以获得能够实现各方共赢的高效率和跨功能的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分享改善行业环保绩效的最佳实践、分享技术发展动向并综合审视企业遇到的所有问题,努力提升油砂行业的吸引力,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