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录井专业来说,2011年9月21日极具历史意义。
这一天,首届中国石油工业录井技术交流会在京召开。200多名国内外录井界专家、科技工作者齐聚一堂,深入交流讨论录井技术新成果及未来发展方向。中国石化石油工程管理部副主任宗铁称此次会议是“国内录井技术发展史上,涉及面最大、规格最高、交流最充分的一次技术交流会。”
会上,业内人士围绕中国录井技术处于什么水平、与国外差距在哪里、未来如何发展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录井发展要“三变”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观念之变——“小”专业有大作为
“油气勘探开发的眼睛、钻井安全的参谋、信息传输的中枢。”这句对录井作用的形象表述为业内人所熟知。
虽然有如此显赫的“帽子”,但长期以来,录井专业被当成小专业看待。直到今年国内石油高校才开始录井的本科教育。显然,长期以来人们对录井的作用还没有认识到位。
作为工程技术服务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录井同样举足轻重。作为一项实时性极强的井筒技术,录井掌握着油气勘探开发的第一手资料,现场指导钻井生产,影响到油气探勘开发的时效。
时代的发展同样需要录井有更大作为。目前,世界能源缺口日益扩大,国内对油气需求增长迅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油气勘探开发需要作为龙头的钻探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而“龙头劲舞”必须激活工程技术服务产业链上每一环的潜力。
近年来,石油工程技术领域学术交流非常活跃,钻井、物探、测井、井下作业等专业围绕新技术的专题研究交流不断,这些领域的技术在交流中得到跨越式发展。相对而言,录井要“沉默”得多,这也意味着录井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不想做工程技术产业链上的短板,录井要面对的就是大步前进,追赶国际先进技术。而要做到这些首先必须转变观念,对录井所能发挥的作用有正确的认识。
角色之变——从配角到“独立”
挖掘录井发展潜力,同样需要录井角色的转变。作为工程技术业务五大内容之一,录井发展速度不及物探、钻井、测井等专业,其中一个客观原因就是录井长期被当成钻井的附属。此次会议目的之一就是呼唤业内更加重视录井工作。
可喜的是,经过70多年的发展,录井已逐步变成可以与物探、钻井、测井并列的专业。长江大学今年开始了录井学科建设,这是国内高校首次设立录井学科。
需要强调的是,录井这个独立的角色尚需不断巩固,业内也要增强对其作为独立专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目前,录井自身面临日益紧迫的危机感要求其加快发展的脚步。录井要及时发现并准确评价油气层,可目前随着PDC、水平井、欠平衡井等钻井新工艺新技术的发展和大规模应用,给录井完成好这个任务增加了不小难度。此外,气体钻井、闭环钻井等技术也给录井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宗铁称,录井在某些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勘探开发新的要求。
这些问题正是中原油田地质录井处项目长冯杏芬及其同行所担心的。她坦言压力很大,认为录井所要做的就是往前赶,要赶上服务对象发展,要赶上技术进步。
由此看来,录井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而发展是必须且紧迫的。因为只有角色改变了,录井才能为自己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实力之变——从量变到质变
谁都无法否认国内录井工作70多年来取得的突出成就。
“一把铁锨一个盆,一把卷尺一条绳,一支钢笔一个本,放大镜下写人生”,说出了早期录井人的奉献,也道出最初录井技术的落后。
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录井已从过去单纯的手工操作、肉眼观察、定性描述模式,发展成为应用多种先进仪器装备,集资料采集、处理和解释为一体的石油勘探开发技术。
目前,直接从事录井技术服务的中国企业超过70家,录井队伍总量超过2000支,年录井能力2万口井以上。中国录井企业已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已有229支录井队服务于全球五大洲27个国家和地区。
在为成绩欢欣鼓舞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录井发展中存在的不足。目前,海外高端录井市场方面被西方几家国际化工程服务企业垄断,我国在国际公共录井市场的份额只有不到5%。
中国石油工程技术分公司副总经理夏显佰说:“近十年,录井技术发展有了明显的量的积累,但是还缺少质变的飞跃。”
“我们队伍有了,人多了,力量强大了,为什么在尖端录井技术上还赶不上人家?”上海神开石油化工装备公司董事长顾正认为,录井技术是被生产问题牵着走,都是有了问题才去解决,忽视科研的前瞻性,缺乏产学研的体制。
目前,中国录井市场经济总量已达到50亿元产业规模,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进行,还将进一步增长。这些都呼唤录井加快技术进步,提升服务质量,抓紧从量变过渡到质变。
国内录井业要从量变到质变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也不是单项工作能解决的。它呼唤在专业人才的培养、业内交流与合作、科研体系的建立、市场规范等诸多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无论如何,我们看到,以此次会议为起点,我国录井业已经在追赶国际一流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