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人物 » 石油专家评论 » 正文

陈建民:从煤炭业起步的民营石油商

日期:2007-08-23    来源:泉州晚报  作者:泉州晚报

国际石油网

2007
08/23
11:02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陈建民 煤炭 石油

成功的商人,大都具有比常人更犀利的眼光,善于发现潜在的商机,义无反顾地抓住商机,成就自己的辉煌。

  陈建民的第一个职业是老师。

  这位如今港丰(香港)石油集团的董事局主席,谈起当初从部队退伍后从事的第一份工作,满脸自豪。

  当兵归来,陈建民当了一段时间的文学青年,潜心投入创作,继而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陈建民很自豪地向记者描述道:“我在讲台上很专注。虽然仅是教政治和体育,其实,我吹拉弹唱无所不能。”

  也许是当教师的这段人生经历给了陈建民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朋友们把他称为“中国民营石油界的儒商”。

  弃教从商投身煤炭

  当过兵、当过教师的陈建民有着一种别人没有的犀利眼光。在他还是一位人民教师时,他就发现,在经济刚刚发展起来的泉州地区,有一样东西很缺,那就是煤。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当时,在晋江已经有很多工厂因为买不到煤而“揭不开锅”,生产停顿。“锅里是粮食,锅底是能源,哪个朝代都离不开它,社会发展离不开能源。”陈建民选择了下海,选择了能源事业。

  可是,下海经商就等于放弃了教师这个“铁饭碗”,这对于上世纪80年代的人来说是不可理解的。家人、朋友苦口婆心地劝他:经商风险实在太大,还是安安稳稳地当个老师。可陈建民认准了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来。他不但要做,而且一定要把它做好。陈建民相信自己的眼睛,相信自己这一步不会走错。

  于是,陈建民勇敢地踏上了这条与煤同行的路。

  陈建民决定从山东和山西运煤,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码头问题。上世纪80年代的福建还比较闭塞,连一个万吨级的商业码头都没有,交通工具和生产设备都非常落后。陈建民清晰地记得,自己第一次将煤炭从上海运往泉州,使用的交通工具是一艘载重300吨的小船,船牌号是浙海318。

  波涛汹涌的东海载着陈建民的“希望”南下,抵达泉州。在东石港,陈建民看着一座煤山高耸在自己眼前,心中激动不已。可是,几分钟之后,这座煤山却让他愁容满面。

  原来,煤炭从来没有经海路运到泉州,所以码头的工人们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卸煤。仅有的几个港口是供装卸粮食用的,管理码头的人担心煤炭弄脏码头而拒绝停靠。

  眼见满船的煤炭无法卸载,陈建民心急如焚。他一次次走进港务局,经过多次协商,终于取得有关方面的同意,让陈建民在东石港卸货。随之,问题又来了,当时的泉州几乎没有经营煤炭的专业公司,所以压根就没有吊煤的设备,陈建民不得不召集工人,用绳子拴住麻袋的四个角,一袋一袋靠人力抬下船。300吨煤炭硬是靠麻袋抬、土筐背、三角架扛,才卸了下来。

  打破垄断为煤炭业松绑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能源业处于国有企业独霸江湖的局面,一点缝隙也没有留下,让民营企业连插针的机会都没有。煤运来了又怎么样,一个民营小公司,何以同巨无霸的国企抗衡,何以在国企垄断的天地里分一杯羹?这几乎不可能。

  当过兵的陈建民就是有一股不服输和不怕苦的精神。他心想:我连几万吨的煤都能运来,还有什么是我做不到的?此时,适逢福建正开展民营企业改革试点,凭着一股子“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的劲头,陈建民熬过了艰难的创业期。

  1996年,《煤炭法》颁布。陈建民以他超越常人的能力和毅力,成功打破了国企的垄断,成为获得煤炭业民营经营许可证的第一人。

  陈建民的业务渐成上升态势,但煤炭对环境污染非常大。两年后,陈建民开始涉足石油行业。在政府煤改油的号召下,陈建民又动起了脑筋,转型经营,向政府申请建设码头造油库。

  如今的港丰(香港)石油集团,已经发展成为福建一流、泉州最大的经营石化产品的民营企业,拥有汽油、柴油、重油储罐和液体化工储备总容积10万立方米,独资建造4850吨级甲级石化专用码头。集团公司业务现已从国内发展到东南亚,并走向世界,形成一个全球化的经营格局。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有多家公司与该集团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经营石油期望拓展生存空间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陈建民将这句话作为企业内刊的卷首语。

  陈建民希望港丰成为撬动每个员工,包括他自己事业的支点,也希望政策可以给民营油企一个可以撬动石油市场格局的支点,“民营油企和两大集团应该是一个合作和互补的关系”。

  目前,中国的能源市场基本上被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垄断,民营企业可谓在夹缝中求生存。

  垄断造成的弊端,作为全国工商联石油商会常务理事、民营油企代表的陈建民深有感触,“垄断的结果就是油源的批发与进口权掌握在石油垄断企业手中,民营企业生存艰难。同时,政策对民企的支持远远不够,很多支持还仅限于口头阶段。”

  陈建民对民营油企的未来充满信心,“随着政策和政府管理的透明,很多制度会慢慢改变,打破垄断是大势所趋。”陈建民深知政府考虑最多的是资源安全问题,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民营油企尚需时日。如何打破垄断局面?陈建民认为有两点比较关键:首先,民营油企自己要做好,做出成绩来。随着民营企业实力日益雄厚,能够做到冲出去、迎进来。其次,国际石油企业逐步进入中国市场也有助于突破垄断。

  据统计,目前民营企业在整个石油产业中已经是三分天下有其一,其中民营加油站更是占了52%。

  陈建民相信,民营石油企业的春天即将到来。陈建民的手中有一份蓝图,他希望能带领港丰集团全体员工向新能源开拓进军。

  反哺社会真爱代代传

  陈建民的名片有太多的头衔,其中“泉州市扶贫协会名誉会长”、“泉州市丰泽慈善总会副会长”、“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会副主席”等职务颇为抢眼。

  有一句话陈建民经常挂在嘴边:“有捐才有发,不捐发不了财”。陈建民的解释是,人有了钱就要回报社会,不能忘本,这样才能挣更多的钱,创造更多的价值。更何况,自己当过兵,退伍不褪色,不能给部队丢脸。

  每年陈建民的企业都要向社会公益事业捐出一定数额的资金。企业的捐赠比例没有刻意规定,但每年的捐赠额都比前一年有一定幅度的增加,陈建民说:“我会坚持下去”。

  对于自己的捐赠行为,陈建民认为是受到母亲的影响。“她很善良,有什么东西都愿意分给别人,经常帮人家做事,总是面带笑容”。陈建民的母亲是一位真实而善良的农村妇女。从小,她就教育陈建民:做人一定要做好人、做好事,因为好人会有好报!母亲的话,陈建民一直深深地记在心里。

  “母亲在世时,我每次回家,无论走到哪里,母亲的目光就跟到哪里,她不说话,但是我明白她眼神里的期望”。他将把母亲的善心洒遍每一个需要爱的角落。

  “建老年公寓,是为了传承母亲留在我心里的那份真爱。”陈建民说的老年公寓,是泉州市第一个老年公寓项目。该项目是由市民政局主管,港丰集团投资开发建设的社会公益性项目,总面积达150亩,其中康复中心大楼已经封顶,整个项目预计2008年竣工。

  “老年公寓是为母亲而建,更是为千千万万子女无法陪伴在身边的老人而建”。陈建民延续着母亲的善举,为生活在空巢社会的老人们,为这些最需要被关怀的群体,送上一份最真挚的爱。

  “我准备退休后去当老师。”当年弃教从商是陈建民心中的一个遗憾,“如果企业现在有接班人,我会立即去当老师。但现在的时机还不成熟,这种交替大概需要3到5年的时间。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这个老年公寓的讲坛上,你将会看到我的身影。”□本报记者陈玉珍王晓

  陈建民

  晋江人,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现任港丰(香港)石油集团董事局主席,香港福建同乡会副理事长、永远名誉会长,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会副主席,香港泉州同乡总会永远名誉会长,香港泉州同乡会副理事长、永远名誉会长,全国工商联石油商会常务理事,福建省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中外企业家联谊会副会长,福建省煤炭工业协会常务理事,泉州市师范学院董事会名誉董事。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