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成品油 » 成品油动态 » 正文

调价权下放三桶油绷紧市场神经 油价市场化难解

日期:2011-11-21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高素英

国际石油网

2011
11/21
11:06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调价权 油价市场 调价权 三桶油

    成品油新定价机制呼之欲出。到达终点的路途中还有什么样的拦路虎?原本就使得定价机制名存实亡的三大石油巨头,寡头垄断地位会更加夯实还是受到冲击?

    “油荒”刚刚平息了没有几天,成品油新定价机制呼之欲出。

    要求调价权下放给“三桶油”、从而达到与市场接轨的新机制,使得业界的神经再次绷紧。11月16日,业内知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仅从成品油的调价上实行市场化,对国内市场依然不会有太大的冲击,除非把原油进口权也放开,才能实现真正的市场化。

    该知情人士透露,目前中石油已经就市场化进行体制、机制方面的改革,但他拒绝透露更多的细节。他认为,当前最重要的不是调价权是否能市场化,而是原油进口权能不能也市场化。国家在成品油价格和原油进口方面实现市场化需要一个过程,目前正在逐步放开,而油企也正做这方面的准备。

    新机制已上报国务院

    公开消息称,在已经上报的新成品油定价机制中,除已经明确的缩短调价周期、加快调价频率以及调整挂靠油种外,另一项重要的改变是:当国际油价在40美元-130美元区间时,发改委将不再就每次调价下发通知,而是由三大石油公司按照新机制,自动对应调整价格。

    业内知情人士表示,上述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但目前还未最终确定。虽然外界报道的方案中看似是将调价权下放到三大油企,但还是由政府部门监管,和之前由发改委决定是否调价没有太大的区别,并不能实现真正的市场化。

    该知情人士认为,如果要真的把调价权下放到三大油企就应该完全市场化,调价周期不应该是原来的22天,也不是新方案中的10天,而是和美国一样,一天调多次,这样更能与市场接轨。

    而媒体消息也称,此前所说的下放定价权并不准确,因为在40美元—130美元的区间内,上调或下调的幅度是由机制决定的,三大石油公司获得的仅仅是公布权或适度调整权,而当国际原油价格在区间之外时,为减缓国际油价大幅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发改委仍将保留最终调价权。

    也就是说,发改委保留最终调价权,对于中石油、中石化来说并不是真实的市场化。中石油内部人士认为,目前来看,国家不会一下子把进口权和国内成品油定价权放开,这需要有一个缓冲的过程。一旦全面放开将会涉及到多个行业,会带来很多麻烦。比如出租车,如果成品油每天根据国际原油调价,那么出租车的价格怎么调?

    据了解,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是从2008年开始实行的,在三年来的运行过程中,基本上是按照市场和行政的双轨制来执行的。发改委根据新加坡、纽约和鹿特丹三地以22个工作日为周期对国际油价进行评估,当三地成品油加权平均价格变动幅度超过4%时,即调整国内成品油的价格并向社会发布相关价格信息。

    然而,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并没有让两大油企和公众满意。在中石油看来很多时候达到了上调标准,由于考虑通货膨胀等各方面因素也没有上调,一旦达到下调标准发改委会立刻下调。而对于老百姓来说,油价是涨多降少,涨上去容易,降下来难,三年翻了近一番。

    据悉,与当前执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相比,新的调价机制有可能在调价周期方面发生很大改变。新的调价机制,有可能将22个工作日缩短为10个工作日,同时4%的变化幅度有可能调整。

    分析人士认为,新的定价机制将从一定程度上缓解“油荒”。但中石油内部人士认为,“油荒”只是社会情绪的反应,中石油的主要区域为西北和东北区域,很多加油站根本不在城市的中心地带,加油站数量也比中石化少很多,那么显然不是中石油在闹油荒,而新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不了油荒问题。

    原油进口权亟待放开

    业内人士认为,完全市场化更有利于成品市场的稳定,所谓完全市场化一方面是将原油进出口权放开,其他国家的成品油也可以进入到中国市场,地炼企业也可以从国际上进口原油,而不只是几家大国企垄断原油进口。另一方面是在成品油定价上实行真正的市场化,政府不再干预。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所谓的油荒、人为囤油、炼油板块亏损之类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中石油和中石化外,中化集团虽然拥有原油进口权,但是其炼油道路崎岖不平,炼油板块一直没有大的起色。

    而山东一大型地炼企业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山东地炼有进口原油的资质,但是受进口配额限制,根本进不到原油,只能采购价格高的燃料油。因此成品油的批发价格比较高,在市场上不具备充分的竞争力。

    目前,地炼企业柴油的价格则较“油荒”前上涨不少,山东地炼0#柴油成交价格在8550元/吨左右,较“油荒”之前的8300元/吨的价位上涨250元;-10#柴油成交在8650元/吨左右。“油荒”令燃料油上涨400元/吨,达到4500元/吨的高位,这对地炼企业来说增加了很多成本,其成品油的批发价相对于主营单的价格来说自然没有优势。

    多位地炼人士表示,改革不应该只从成品油国内市场的定价机制入手,而更应该从综合角度考虑全局,打破垄断机制放开原油进口权。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才能使地炼在市场竞争中具有话语权。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地炼企业有146家,主要集中在山东、西北和广东,总炼油能力在1.46亿吨。那么显而易见的是,一旦原油进口权放开,地炼的加工实力不可小觑。

    分析师认为,新定价机制必须从根本上完善,引入竞争机制,适当放开地炼企业原料的供应,打破目前国内成品油市场几大国企对销售和进口的垄断局面,使得国内油品市场真正的国际市场化,否则其将成为油企继续制造“油荒”,加强垄断和操纵市场价格的借口。

    冲击垄断市场

    知情人士表示,新的定价机制迟迟未出台的原因是国际原油波动不是很大,主要是横向震荡。从2010年开始发改委也一直考虑如何与市场接轨,让市场的价格与炼油成本相结合,但目前尚没有炼油机制,因此定价权的适度下放一拖再拖,“油荒”也年年如期而至。

    中石油内部人士接受采访时表示,一旦市场完全放开,对中石油冲击将特别大,尤其是炼油行业的冲击。由于中石油的炼油厂主要位于东北和西北,而消费主要在东部和南部,加上运输成本和税,在价格竞争明显不如从新加坡、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进口的成品油便宜,可以说完全放开后,到港价格肯定要低于中石油运输到南部的价格。

    该人士还认为,目前中国原油现货和期货市场不发达,炼厂在采购方面不是根据市场价格自主选择进货渠道,而是要有一大部分是按国际结算价格采购自己企业或进口的原油。这就使得炼厂利润受制于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而不是在竞争的市场环境里选择价格最低的原油来加工。

    知情人士透露,基于市场的一些现状,市场应该很快会全部放开,这是大势所趋,但目前尚无时间表。而为了防止忽然放开对企业的冲击,目前中石油正在做体制方面的改革,方向也是奔着市场化,未来将会更加注重顾客的需求。

    该人士也认为,不放开原油,只改制国内成品油定价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存在的矛盾,而未来全部放开也可以借鉴其他地方的经验。

    以中国台湾为例,目前台湾放开成品油市场后,要求经销商的成品油具有一定的库存量,要有一定的商业储备,这就使得贸易商在进入台湾市场后有一定的门槛。

    那么,未来中国在油品市场的开放上,也可以设置一定的门槛,既可以保障国内油企的利益,也可以吸引国外有实力的企业参与竞争,使成品油价格根据需求进行自行调节。一旦有断供、限供、囤货等行为,由市场竞争原则去解决,那就是由新的企业去占领这块空缺的市场,而是不会出现“主观油荒”的闹剧,而且竞争会使成品油市场更加有序健康地发展。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