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品油市场如同一个舞台,各个机构以及公司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唱念做打,使出百般招数,虚虚实实,声东击西,可谓热闹非凡。这出戏,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可笑的是导演设计的高潮没有出现,却节外生枝发生了演员之间互相厮杀的剧情,使观众大倒胃口。
中国石油供应安全的话题如今看来颇具几分讽刺意味:政府和学者整天担忧国际动乱和蓄意遏制有可能给我国带来石油供应危机,但事实上从未发生过。相反在原油供应充足、国内炼油能力过剩的情况下,国内却频现成品油断供,各地经常闹“油荒”的闹剧。
目前中国石油供应的格局是:国内石油产量已达到或已接近高峰;三大油在国外的石油产量虽已达到6000万吨,但由于运输的经济性问题,只有10%运回国内消费。因此,中国的石油必须从国际市场进口来保证供应安全。但多年以来,中国的原油和成品油进口,无论在伊拉克战争时期,还是在非洲动乱时期,或者在索马里海盗猖獗时期从未中断过。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纠结于受到国际社会暗算时如何保障石油供应问题上。从上世纪开始,中国人就忧心忡忡,担心美国人会切断马六甲海峡航道,欧美会为了控制中东石油资源发动战争,使中国石油供应受到影响。还没有等到中国人设想的情况发生,对中国石油供应起着主宰作用的中石油和中石化首先中断了供应,造成上万个民营加油站无油可售。
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认为,地方炼油厂和民营企业的开工不足是导致市场资源紧张的原因。傅成玉的判断只是看到了问题表象,撇开了中国石油市场缺乏公正、公平的贸易体系这一根本弊端。
地方炼厂占全国炼油能力的20%。他们一直存在于灰色地带。90年代政府曾极力关闭小炼厂。目前它们的生存主要是靠国家计划内的有限配额原油以及进口的燃料油。由于原油供应不足,小炼厂长期低负荷运营,有的开工率不到30%。例如,山东的21家地炼,年原油加工能力5000万吨,但通过两大集团排产计划拿到的原油配额只有179万吨。
中石油和中石化认为,是由于政府对成品油价格的控制造成了炼油板块的亏损,并称三季度两家炼油业务总共亏损646.39亿元。但是根据财报,两公司的同期净利润却超过了1600亿元。
国内上游油气资源99%掌握在三大油公司手中,他们控制着中国 80%的原油炼制能力,并垄断着原油和汽柴油的进出口权。在政府不允许民企开采石油、进口原油和汽柴油的情况下,三大公司有义务、有责任保证国家的石油供应安全。
三大油似乎并不认可中国有“油荒”之说。中石化表示,10月份以来,其名下的加油站日均零售量已达28.4万吨,同比增长8.1%。中石油对成品油的总供应量增长了16.7%,其中柴油供应量增长了23.9%。
问题是,两大集团没有提及是否给民营加油站提高了供应。中国的加油站中45%是非中石化和中石油所有。一旦它们的油源无法保证,市场供应必定吃紧。
当前威胁中国石油安全的不是外部环境,而是国内的决策机制;最大障碍是政府用计划经济的思维领导市场经济,导致目前国内石油市场的乱象,造成三大油和民企、国家利益和地方利益的博弈。政府在放与收,一元化还是多元化,垄断还是市场化的问题上态度暧昧,并没有彻底搞清自己在目前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应扮演何种角色,做何决策。
因此,目前能源工业的不安全因素不是来自国外,而是来自自身,来自说不清理还乱、涉及以价格为引导的供应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