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人物 » 石油企业人物 » 正文

中俄原油管道漠河首站员工 守护在跨国能源大动脉上

日期:2011-12-21    来源:新华网  作者:范迎春

国际石油网

2011
12/21
13:09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中俄 原油管道 员工

    12月20日消息 起自俄罗斯远东斯科沃罗季诺分输站,穿越界江黑龙江,止于大庆林源末站——全长千余公里的中俄原油管道,被称为跨国能源大动脉。今年1月1日正式投产以来,这条管道安全运行350多天,输送原油1400多万吨

    漠河首站,是俄油入境的第一站,也是大动脉上的枢纽站。隆冬时节,记者走近那里的130多名员工,走近那些平凡而又令人感动的故事。

  “四海为家”的技术员

  小眼睛,短平头,皮肤黝黑,32岁的林存伟给人精明干练的印象,举手投足间仍可见军人风范。

  从部队复员后,林存伟被安排到大庆输油气管道分公司工作,一直随队在新疆作业,远隔千山万水,夫妻分居多年。他的妻子在大庆油田采油七厂工作,离家也有五六十公里。近两年厂里有了通勤车,他的妻子可以每天5点半从家里出发,7点半左右到达单位上班。

  小孩出生后,一直“寄放”在小林的父母家,转眼已经5岁了。

  去年,林存伟从新疆调回漠大线。虽说离家的距离缩短到900多公里,但往返一趟也要在路上折腾四五天。

  一次,母亲生病住院,林存伟打电话追问妻子好几遍才得知。妻子在电话里说,告诉你有啥用?帮不上忙,还白跟着着急上火。

  “四海为家”这几个字,表达了石油管道人的豪迈和洒脱,然而,他们的付出,旁人又能体味多少呢?

  无街可逛的女大学生

  在漠河首站的站控室里,长着一张娃娃脸的王帅指着电脑里的图像向记者讲解站里的工艺流程。23岁的王帅俄语专业毕业,今年8月到漠河首站担任翻译。

  王帅的工位上,一部国际电话直接连着俄方,核对流量、商定时间、通报情况等等,都是通过这部电话。“开始的时候,心里特别紧张,因为一旦出一点差错,影响非同小可。”王帅说,“参加工作几个月时间,我体会最深刻的两个字就是‘责任’。”

  王帅家在吉林省,从小在大城市长大。像许多同龄女孩一样,王帅以前喜欢逛街,买漂亮的衣服、时尚的饰物。来到漠河首站,王帅进入了一种全新的生活,因为人手少、工作忙,只去过两次漠河县城,剩下的时间都在站里度过。

  王帅说,除了上班,就是“恶补”石油方面的知识。闲暇时,就去购物网站“逛逛”,生活用品大多在网上购买。

  “快递公司都不到这里,只有通过邮局送到几公里外的兴安镇,然后自己下山去取。每次接到邮局的通知去领包裹,都很开心。”王帅说。

  会“雪上飞”的副站长

  漠河今年的降雪比往年少,但是山林低洼处积雪仍有没膝深。

  我们跟随漠河首站副站长田胜杰进山对沿线阀室进行巡回检查,很多地段伴线公路还没有修好,我们便下车徒步前行。

  我们在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艰难前进,没走多远就累得气喘吁吁。而走在前面的田胜杰却仿佛如履平地,还不时停下来等我们。

  “你这‘雪上飞’的功夫,真了不得!”“习惯了,练出来的。”谈笑间,我们朝着下一个阀室前行。

  田胜杰去年4月份从湖北恩施调到漠大线,是漠河首站建站元老。

  住在临时搭建的板房里,到江面上凿开冰窟窿打水洗脸……创业时期的种种艰辛,在田胜杰的讲述中被轻描淡写,但是有一件事让他记忆深刻。

  去年11月初,漠大线开始充油,田胜杰负责带队对一号阀室排气放空。一号阀室是漠大管线的制高点,距首站470余公里。越野车只能开到山脚,离山顶阀室还有几千米。田胜杰带领大家背着设备、帐篷、行李、食物等,每人负重几十公斤爬山,到半山腰,田胜杰累得趴在雪地上呕吐起来。

  “当时我特别担心,我还能上去吗?”田胜杰回忆说,“但是只过了几分钟,我们就爬起来继续前进了。”

  那一次,他们冒着零下40多摄氏度的严寒,在几乎是“生命禁区”的山顶值守了13天,圆满完成了排气放空任务,确保了原油管道平稳投运。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