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国石油金融:有关发展战略的思考
石油战略背后是金融战略。中国迫切需要制定以发展石油期货市场为核心的石油金融战略,支持国内石油产业的发展,改善中国石油的定价机制并争取国际石油定价权。
(一)多层次构建石油交易市场体系
中国石油消费大国的地位,决定了石油金融市场的巨大潜力,必须建立相应的市场平台才能满足企业和社会的发展需要。现代石油市场是由现货市场、远期市场、期货市场等组成的多层次交易体系,其中,期货市场居于核心地位。作为国际大宗商品的定价平台,发展期货市场不仅是争夺大宗商品定价权的必需,还有助于获取全球战略资源配置的主动权,有助于建立和完善中国的石油储备体系,对保障中国石油战略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当前,中国石油消费占世界的比重不断提高,在世界石油价格体系中的定价权亟待提高。一方面,现有的国际石油定价体系并不能充分反映东亚的石油供需格局,导致中国进口石油的价格偏高;另一方面,波动剧烈的石油价格也使国内企业迫切需要更为便捷的国内价格避险渠道,发展石油期货迫在眉睫。在中国,与石油金融直接相关的期货品种还尚未推出,间接相关品种也仅仅是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的燃料油期货而已。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应将建立中国石油期货市场作为实施国家石油安全战略和建立石油金融战略体系的重要内容,予以高度重视并尽快付诸实施。具体而言,第一步是现货市场、中远期市场的建立。目前石油两巨头控制油品进口、炼制和市场供给,使现货市场上供需交易双方处于不对等的地位,缺乏发达现货市场将阻碍衍生品交易市场发展。中国四大期货交易所如果能在成品油及石化产品中远期交易方面推出更多石油品种,能够弥补中国石油市场的将推动现货集中市场的发展。第二步建立和完善中国的石油期货市场。尽快丰富现有几大交易所的上市交易品种,扩大交易量,形成几家交易所有效竞争的格局,尽快创造条件推出石油期货产品,逐步形成自己的报价系统,积极融入全球石油定价体系,争取在10-20年的时间里,改变伦敦、纽约等交易所垄断国际油价的格局,逐步增大国内期货市场的国际影响,争取更多的国际定价发言权,达到规避风险、跟踪供求、调控市场的目的,正确快速引导石油生产、经营和消费。第三步逐步推出石油衍生品场外交易(0ver-the-Counter,OTC)。石油OTC交易多以现金交割,信用资质的建设是个关键。国内石油交易商必须要有较强的信用评级,才能推动此类交易的开展和扩大。而且交易主体中大型金融机构如银行、基金的参与必不可少,目前只有部分国内银行获准开展金融互换交易,制度上还未放开金融机构参与商品衍生品交易,目前内资投资银行、商业银行等难以参与石油互换、期权等更复杂的衍生品交易,随着石油市场交易的开放,监管部门要鼓励金融集团投资石油衍生品市场,这将成为国内金融机构传统利润来源外的新增长点。如果中国的石油市场能够提供足够的标准化金融产品,中国企业就不必到境外市场,特别是境外的场外交易市场上开展交易,或者减少这么做的机会。这些企业的交易风险也将因此大大降低。总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规范、高效的多层次石油交易市场是中国石油金融战略的依托平台。
(二)多渠道营造石油银行系统
这里石油银行的概念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某些专业银行或综合银行创新业务服务,像英国巴克莱银行(Barclays Bank)、法国兴业银行(Societe Generale)、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一样向中国石油相关企业推销风险管理方案,设计石油场外衍生品给终端用户、炼油商。二是,大型商业银行为石油石化企业海外发展的贷款担保政策。在油价行隋出现波动,引起大型石油石化企业出现大型项目融资及生产资金问题时,国家能源领导部门应协调大型金融机构对石油石化的贷款担保项目,向国内石油天然气企业提高贷款,解决资金问题。在融资方面,还应适当放宽对大国家石油公司境外融资、外汇担保的限制外,可考虑由国内一流银行,主要是政策性银行、工农中建交,为项目的境外融资(特别是其中的出口信贷)提供担保或转贷;如果项目带动国内石油设备、物资出口,则由中国进出口银行为项目提供出口卖方信贷。三是,在某个政策性银行,如国家开发银行或中国进出口银行,建立专门从事境外投资保险业务的机构,并责令该行借鉴国际惯例制定中国境外直接投资的保险办法;国家应明确规定,凡海外石油投资项目,其国内母体应根据出资情况和投资所在国或地区的风险情况向该机构申办保险。四是,建立专门支持石油投资和石油储备的储备银行。政府可以协调外汇储备机构、石油企业、银行、投资基金等,设计一系列约束与激励制度,鼓励和支持石油企业或金融机构出资建立石油战略储备银行,并允许它们在石油战略储备基础上发行证券,这些证券可以作为资本金,也可以作为抵押贷款的标的物,甚至可以在市场上交易。这一机制必须坚持一个原则,即不经国家批准不得动用石油战略储备的现货,政府有权在特定条件下回购或征用石油战略储备现货。
(三)多途径形成石油基金组合
从现代金融角度看,石油基金是石油金融体系的核心和基础。设立石油基金是积极促进石油产业和金融资本对接的有效途径。一是由国家财政设立海外石油勘探开发基金。建立海外石油勘探开发基金,使中国国家石油公司获得一块比较稳定的资金来源,有助于其“走出去”。海外石油勘探开发基金的筹集渠道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从石油地质事业费和储量有偿使用费中划拨出部分资金,专门用于海外石油投资;②从中央对外贸易发展基金和对外合资合作援助基金中划出部分资金;③全部的石油进口关税和增值税。在基金的使用上,对海外石油投资的风险勘探部分,可以部分或全部无偿资助;对项目的开发投资或操作费用部分,可申请无息贷款,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仅收取使用费(费率大大低于同期商业贷款利率)。二是建立国内石油投资基金。石油投资基金,以中短期盈利为目的,它主要是为石油基金的投资者带来高额的中短期投资收益和资本积累;由专业投资机构利用各种手段在国际石油市场进行投资,赚取价格波动差价,为“石油金融”操作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三是,财政设立国家石油平稳基金。中国确保石油安全主要为了保障供给安全,在目前的石油供给格局中,扩大来源的多样化和价格风险的控制是确保石油安全的重要内涵。国家石油平稳基金的设立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用途:①为了达到石油进口来源的多样化,鼓励石油石化企业“走出去”战略;②为了储油,确保对石油资本的有效管理,通过理性投资使其升值;③对偏远地区供油补贴;④研发新能源;⑤鼓励石油探勘等用途。四是,允许民间设立中国石油投资基金,可用于在国外投资外国股权和固定收入金融工具;或者投资于国际石油期货市场、石油期货期权市场进行石油实物、期货、期货期权交易;通过股指期货、期货期权交易,优化投资组合,提高收益和安全性,降低整体石油及石油制品的交易风险,增加盈利的机会。
(四)多方位灵活运用石油外汇
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雄踞全球首位,截止2011年3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0447亿美元。在国家外汇储备达到历史高点的当前环境下,一味的不断扩大外汇储备而不利用市场机会灵活转变储备方式是一种消极的态度。外汇储备已经考虑了黄金资产储备,还可以考虑石油储备。从当前国际汇市情况看,大规模的外汇储备也孕育着巨大的市场风险。因此,石油储备进入外汇储备,对于中国外汇储备投资组合来说也是有利的。当然,外汇储备的调整措施需要考虑中国宏观经济需求和金融稳定状况,也要考虑世界经济和石油价格的波动趋势,但是放弃市场机会不是积极的行为。在专家论证合适的市场环境下可以采取积极的措施,政府动用外汇储备配合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的不失为一种选择。目前,国际石油价格的剧烈波动,不论对石油进口国还是石油出口国都是灾难。跌宕起伏的国际石油价格给中国经济带来许多不稳定因素,但也给了我们千载难逢的机遇。中国如果把部分外汇储备直接转化为石油储备,可以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保障国内石油供应,稳定国际石油价格,提高外汇投资回报。中国的外汇储备连续数年高位激增,如果较早就对外汇储备结构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前些年三分之一用于黄金储备、现在三分之一用于石油储备、三分之一用于灵活性的配置,那么,我们外汇储备的整体收益将大大提高,应对危机的防御能力和避险能力将大大增强。目前国际上有8000亿至10000亿“石油美元”在流通,造成了极大的汇率风险和美元贬值风险。因此,我们不能不尽力寻求石油交易的货币多元化,寻求与交易国家之间货币的双边互换合作。为防止美元贬值和全球金融泡沫对中国外汇储备收益的影响,应该将庞大的外汇储备通过购买石油矿产资源或建立战略储备库的方式,把单纯的货币储备与更灵活的石油金融产品结合起来,即把石油金融合约如石油期货合约、石油债券合约等也视作一种新型的储备货币,用外汇储备在国际石油期货市场上建立石油仓单,利用国际期货市场到期交割的交易制度,将外汇储备转化为原油资产。这样,既能使过多的外汇储备向实物资源转化,更重要的是在金融市场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积极参与全球原油的定价。中国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建设已取得实质性进展,未来可根据需求发展趋势,酌情增加石油战略储备规模和类型,同时要谋划将庞大的外汇储备部分转为石油资产储备,积极发展石油资源储备。在漫长的经济复苏期,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用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置换相当规模的石油储备。此举既能化解目前高额外汇储备的压力与风险,又能部分缓解中国日益面临着石油安全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