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决定,自5月24日起,将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价格分别每吨提高500元。上海、重庆、河北、黑龙江、福州等地的涨幅在0.45元/升左右,5月23日晚,北京各大加油站已经车满为患,人们在奋力争取最后的一点“优惠”。
在今年的首次涨价风波中,我们又见到了“油价倒挂”的身影。所谓“油价倒挂”,是指国内成品油价格的涨幅跟不上国际原油价格的涨幅。任何时候的涨价逻辑都是:只要油价一倒挂,炼油和销售企业就会亏损,石油消费市场就会动荡不安。可事实并不如此。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均拥有从最上游的勘探开采到最下游的加工销售在内的完整产业链,它们完全有能力自己消化油价倒挂的成本,却还要政府把风险转嫁给全体国民来承担,这种奇怪的现象也只有石油领域才有。
高油价已经不是风险问题,而是泡沫问题。油价上涨固然可以在短期内平抑石油供求关系,但更大的危害是国家财政的吃不消和对国民情绪的集体伤害。成品油价格上涨,受打击最大的是燃油设备的使用者。对私家车主来说,涨价的成本只能独自承担,他们的心情会受到影响,而公共交通和出租车行业的压力尽管可以通过提高运行价格或补贴等方式弥补,但也会减少客源,甚至形成巨大的资金压力。还有拖拉机、收割机、个体经营户的各种燃油机器都需要油料,北京油价上涨的决定,将影响到一个边远地区的农民启动排灌柴油机的心情状态。
油价上涨,国民的利益普遍牺牲,而获得好处的是所谓的炼油和成品油销售企业,这是一个比油价倒挂更严重的利益倒挂问题。当原油价格上涨时,政府首先想到的不是人民的生活会受到影响,而是提高成品油价格,让人民继续作出牺牲,再通过财政方面的补贴安慰他们的心情,以获得油价上涨的稳定基础,而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把好处送到垄断企业的腰包里,七弯八拐就是为了得到这样一个“平衡亏损”的结局,而平衡之后的利润只会变成两大石油垄断集团的盈余,很少有可能向财政交上一笔,用作补偿人民利益。
去年油价倒挂时,中央财政一次性补贴给中石化100个亿,使得我们彻底看清楚,石油巨头竟不堪一击到这种地步。为什么一出现油价上涨巨头们就吃不消,就得依赖政府财政倾斜或者价格调控的手段?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能源使用已经趋于进口型,而巨头们自己生产的原油又多用于出口,玩这种“猫腻”是石油企业的惯例。有资料显示,近10年来,中国的石油生产量年平均增长率仅为1.5%,而年消费量却以6.1%的速度增长,这种极端不平衡发展使得石油巨头不能承受国际原油价变动之重。
垄断与价格控制,是石油行业的两个重要特征。因为垄断,价格控制才显得重要,而控制了成品油价格,也就控制了石油领域利益调整的核心。所谓的油价倒挂,只不过是重大垄断行业优越性的反映,也是政府为保护它们所撑起的一个幌子。这个幌子所掩盖的是在绝对依赖进口的情况下,还要牺牲广大纳税人和消费者的利益,以照顾垄断巨头们的脆弱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