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行业要闻 » 国际石油要闻 » 正文

伊朗局势偏紧 石油保供防患未然

日期:2012-03-03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作者:中国经济导报

国际石油网

2012
03/03
08:38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伊朗 石油

    最近几个月以来,伊朗局势演变可谓是“步步惊心”。伊朗大规模军演和高调宣布生产核燃料棒令西方十分紧张、恼火。美国联手欧盟及其他盟友不断加大对伊朗的经济制裁,试图通过削减伊朗石油出口来阻止其发展核武器;伊朗则针锋相对,威胁切断对西方的石油供应。紧张气氛不断加剧,引起国际社会和原油市场的高度关注与担忧。
  
    霍尔木兹海峡维稳 利益关切
  
    美伊双方对弈,霍尔木兹海峡是伊朗手中的“王牌”之一。霍尔木兹海峡连接波斯湾和印度洋,是进入波斯湾的唯一水道,也是全球最繁忙的水道之一,平均每6分钟就有一艘油轮驶过,每天约有300万吨原油与液化天然气等经其运往世界各地。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卡塔尔、阿联酋等都主要依赖霍尔木兹海峡出口石油。沙特虽有日输送450万桶的管道可绕过霍尔木兹海峡,但意义远不及海运。阿联酋正在加紧修建一条连接阿布扎比哈卜善油田长度360公里的输油管道,将于2012年6月投入使用。该管道虽然可绕过霍尔木兹海峡,但阿联酋外交部长2012年1月10日仍强调,保证“霍尔木兹海峡的航行自由至关重要”。霍尔木兹海峡的封锁会给上述国家石油出口以重大打击。

  作为能源消费大国,保障石油供应是美国多年来苦心所求。如果伊朗果真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美国的综合损失难以估量。进一步讲,霍尔木兹海峡石油运输有任何闪失都是美伊皆难承受之重。伊朗每天至少有两百万桶原油、几乎所有出口产品和大量进口食品、消费品都要经过霍尔木兹海峡,霍尔木兹海峡是伊朗的“命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伊朗石油部官员说:“石油收入是我们唯一的收入,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无异于经济自杀。”估计伊朗不会轻易冒险对其封锁,如果真招致美国动武,伊朗胜算不多。

  国际石油市场高度担忧霍尔木兹海峡局势。一旦该通道中断甚或“擦枪走火”,国际油价必然暴涨,此将是总统选战临近的奥巴马政府疲于应对的,也会拖累世界经济复苏。国际油价自2011年12月下旬以来便在百元附近徘徊,国际市场看多油价。当然,即使霍尔木兹海峡遭短暂封锁,也需数周乃至数月方能全面恢复,震荡余波则短期内难以平复。所以尽管美伊双方都在“强硬面对面”过招,但沟通的管道一直没关上。
  
  利益为上 各打各的“小算盘”
  
  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2012年1月8日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说,伊朗发展核武器与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是美方的两条“红线”。只要伊朗跨越这两条“红线”之一,美国将“作出回应”,由此推测美国现今忌惮的是动武后如何收场。综合分析,美国近期对伊朗直接动武的可能性较低,美国有可能致力于借经济制裁等手段促使伊朗政治、经济局势持续恶化,促其民不聊生,壮大伊朗国内反对派的力量,直至自乱阵脚;或默许其他国家对伊朗动武。

  伊朗的经济支柱是石油出口,自2011年10月霍尔木兹海峡紧张局势升级以来,美元对于里亚尔的汇率已经从1?9300上升到1?19800,美元、黄金遭到抢购,伊朗经济已经遇到了极大困难。2012年1月23日,欧盟通过对伊朗实施石油禁运决议。1月26日,内贾德总统说,“西方新一轮制裁不会伤害伊朗,但伊朗准备好恢复各方对话”。未来伊朗虽然可能依然高调,但即使不爆发战争,其立场软化的可能性极大,所需的是在适当的时间有一个适当的台阶。

  俄罗斯在美、伊此次霍尔木兹海峡相互“亮肌肉”过程中较为低调。首先,俄罗斯作为石油出口大国或许并不希望美伊真刀真枪“对话”,但肯定希望国际石油价格蹿高。第二,伊朗问题至少可以牵制美国相当大的战略注意力,有利于俄罗斯国际战略空间的拓展。但如果作为宗教大国的伊朗持续高调、活跃,也并不利于俄罗斯国内邻近中亚、中东区域的社会安定及政治稳定。第三,伊朗与俄罗斯已经具备了核合作的坚实基础,伊朗核计划如果能得以和平发展且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那么俄罗斯的核技术出口订单将非常乐观。所以,俄罗斯极力表态伊朗核问题应该通过谈判解决。由此推测,俄罗斯不会支持美国直接对伊朗动武,但也乐见其成地看到霍尔木兹海峡适度紧张。

  以色列不容许周边敌对国家拥有核武器,如果伊朗铁心发展核武,即使美国忌惮对伊动武,以色列也有可能先发制人对伊朗核设施实施武力打击。2012年2月16日以色列国防部长巴拉克访日时释放出了强硬的信息,“如果西方国家对伊经济制裁不能取得效果,以方将考虑先发制人地攻击伊朗核设施”,显示出其武力解决伊朗核设施的决心。笔者认为,如果美国倾向于经济制裁,那么以色列可能更倾向于武力解决问题,且以色列就此可能不会太顾及美国的态度。

  欧盟对伊朗的石油禁运制裁将在2012年7月1日生效,但不排除未来伊朗和欧盟关系趋缓。伊朗对欧盟六国高调发声“断油”,但举止“和缓”显然也刻意保留有“分化”和可回旋的柔性,只是在2月19日宣布对英、法公司“断油”。日本虽因其与伊朗石油贸易密切而与美国调门有异,但能够接受美国对伊“制裁”要求;前段时间日本外相访问沙特时说,伊朗不应威胁霍尔木兹海峡的安全,并“相信问题应通过外交及和平途径解决”。
  
  伊朗问题升温 中国难以超脱
  
  实事求是地说,伊朗核问题的持续升级以及其与美国在霍尔木兹海峡的对峙,使得中国的某些对外策略左右为难。中伊具有共同的战略利益,也是重要的贸易伙伴:其一,包括伊朗在内的来自波斯湾地区的石油供应,约占中国进口石油量的70%。一旦霍尔木兹海峡受阻,势必影响到中国油气进口。其二,近年来中国在伊朗已经确立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关系。中国向伊朗出口了数十条各类大型船只、数十台大型港机设备等;伊朗是中国各类汽车的主要市场之一;伊朗从中国采购了多套石油开采设备,不少工程都由中方承包。

  符合中国自身利益的局面是:其一,伊朗政局稳定,其核计划能确保在和平利用之框架内透明地进行。假如中国周围及邻近国家都拥有核武器且喜好“欣赏把玩”,难言是国人之福。其二,西方国家对伊制裁能够解除,至少不再加码,霍尔木兹海峡保持平安顺畅;其三,中美、中伊间都关系良好。

  目前,中国所面临的外交挑战是:中国没有理由加入到美、欧对伊朗的石油禁运行列中,但如果世界大多数国家都赞成对伊朗强硬,中国似乎也不宜继续从伊朗高调大量进口石油。如果伊朗在核问题上太过张扬而被提交到联合国,中国的拿捏就更为棘手。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且欲展“负责任大国形象”,当进行对伊朗“制裁”甚或“动武”投票表决时,中国无论赞成、反对、弃权,都不是能轻易定夺的。
  
  保障能源供给 开源节流并举
  
  目前霍尔木兹海峡的军事对峙再次表明中国确应重视海外油气供应能力建设,更应加强国内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对于13亿人口、一次能源消费世界第一、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的中国而言,加强国内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稳定关键之一。

   ――本土原油资源保障能力要加强。美国目前在中东局势动荡中所表现出的泰然自若与果断,是与其近年来石油进口持续减少、国内常规和非常规油气开采量大幅度提高分不开的。霍尔木兹海峡军事对峙再次表明,提高我国国内原油供应能力亟待重视。

  2011年是我国自1949年以来第九次新增地质储量超过10亿吨的年份,新增地质储量仅次于发现大庆油田的1959年,位居第二,但是新增地质储量的“质量”难言上乘。随着地质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新增地质储量的“质量”将可能逐年下滑,也带来越来越大的勘探开发挑战,因此,中国本土常规石油勘探开发亟待加强。我国东部石油勘探应进一步挖掘大庆、渤海湾、渤海海域、胜利等老油田的资源潜力,加强深部、边部等地质条件研究,加强烃源层、储层、盖层配置等研究;在我国的西部地区应加大投资,加强新区石油地质的勘探。

   ――本土天然气地质勘探要加强。2011年我国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全年新增探明技术可采储量3956.6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36.6%,但是未来天然气地质勘探仍需进一步加强。尤其是要注重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松辽盆地等天然气地质勘探;注重致密砂岩气的勘探和开采技术研究;注重含气页岩后期地质作用的影响研究,注重页岩气开采技术以及环保等问题研究。只要加强地质勘探和地质研究,我国未来若干年内油气资源潜力仍很客观。

   ――能源效率要提高,能源结构待优化。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大,转变经济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实施新能源战略是未来的重要选择。2011年我国进口原油2.54亿吨,成品油0.41亿吨。依照2001年到2011年发展速度及能耗水准,推测2015年中国进口原油将达到3.5亿吨甚或更高。无节制地以扩大石油进口来维系国内经济粗放、资源耗费式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

   ――石油进口要“多元稳定”化。目前我国约60%原油由中东进口,其中大部分要经过霍尔木兹海峡,显示出我国海外原油供给对于霍尔木兹海峡过重依赖。目前霍尔木兹海峡乃至中东地区一些国家日趋严峻的紧张局势,再次说明我国进一步实施石油进口源地、输送手段多元化的必要性;证明保障海外石油进口稳定的急迫性。应大力提高来自于俄罗斯、中亚、非洲、亚太等地的石油供给能力,应切实保障来自于俄罗斯、中亚等地石油供给的稳定性、长期性和可持续性,要加快确立拓展更加广布的石油供应源地,要加快发展原油、天然气进口输送手段等的多元化。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