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讯 无论是凛冽寒冬,还是酷暑盛夏,渝南山区许多气井周边的村民,经常看到一个身着红工服的单薄身影,独自来到井场,打开装置,给气井加完药剂后,又悄然离去。他就是重庆气矿江北运销部工艺维修站员工周国华。
今年58岁的周国华是名维修工,一直负责运销部桥河基地及辖内井站管理工作。2010年8月,运销部开始启用专用车加注化排剂增加气井产量,他主动承担起这项工作任务。
随车加注化排剂看似简单,却非常辛苦。周国华每到一个井场,要独自一人进行注液管连接、药剂调兑、排泵加注、守候监控、场地清理等操作程序,完成一口气井加注作业至少需要一个小时,加注完毕又马不停蹄赶到下一口井。他常常忙得顾不上吃口热饭。“只要能增产,我累点没啥。”增产的信念成为他战胜困难的动力。
周国华负责的气井偏远分散,大都坐落在海拔500米以上的大山深处,要翻越无数道岭,跋涉过无数条河,往返近200公里,才能把规定的药剂加注到井底。一次,周国华加完东浅2等4口井化排剂,正要赶往大山对面的东浅5—1井,突然感到一阵钻心的疼痛。他知道腰椎间盘突出的老毛病又犯了。看他面色苍白、满脸虚汗,驾驶员连忙跑上前搀扶着他:“老周,没事吧,今天早点收工吧!”“不行,产量刚有回升,化排剂必须按时加注。”周国华坚定地说,“我们继续走,这点毛病挺得住。”回到家中,他像散架一样躺在沙发上。老伴数落道:“快退休的人了,你这是为啥哟!”“领导信任我,工作没干好,心里总觉得不踏实。”见他这么执著,老伴只能心疼他的身体。
在化排剂加注作业中,周国华经常会遇到一些意外情况,如井液堵塞、连接管破损、加排泵出故障等。但周国华都能凭借丰富的经验和高度的责任感,克服各种困难,逐一破解难题。
2011年8月的一天,东浅5井热浪滚滚,周国华在实施作业时发现车载加排泵无法启动。按照常规处理办法,这类问题可返回基地解决,但他怕影响化排加注,坚持在现场修理。烈日下,周国华带上工具排查拆装,直到加排泵恢复正常,挂满汗珠的脸上才露出淳朴的笑容。
山道弯弯,日月交替。担负化排剂加注工作以来,周国华累计行程近2万公里,实施作业500多井次,加注化排药剂720公斤,支撑了气田持续稳产。他强烈的责任意识感动着身边的员工,大家亲切地称他为气井“助产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