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人物 » 石油专家评论 » 正文

安德鲁-斯皮德:中石油的苏丹油路

日期:2012-04-13    来源:环球企业家  作者:安德鲁-斯皮德

国际石油网

2012
04/13
11:43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中石油 苏丹

  多年以来,苏丹境内的资产一直是中石油海外石油产业王冠上的明珠。早在1997年,中石油就在苏丹获得了第一份海外石油资产,当时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才刚刚四年时间。国际社会的制裁迫使雪佛龙公司放弃了在苏丹发现的油田,而中石油按照同样优厚的条件接手。这些油田构成了中石油在该国投资发展的根基。苏丹境内的石油产量占到中石油海外总产量的70%.2010年,苏丹共出口原油1900万吨(占国内总产量的80%),其中1250万吨(65%)销往中国,占到中国石油进口量的5%.

  对中石油来讲,在苏丹的商业投资上可谓是大获成功。但是成功也伴随着安全和政治方面的代价。苏丹自1987年起,国内就一直存在武装冲突。信仰基督教的南方和信仰伊斯兰教的北方政府之间的内战,延续长达22年,直到2005年才达成和平协议。此外,2003至2010年间,苏丹西部的达尔富尔地区又爆发了激烈武装冲突,现在尽管冲突已经基本平息,但是该区域大部分地区仍然处于法律真空状态。长期的动荡局面,也给中石油和其他中国公司带来了多方面的严重威胁,包括时有发生的员工遭绑架乃至被杀害的事件。

  中国与苏丹之间的合作给中国带来了一系列外交方面的困难,也危及了中国政府的国际声誉。从一开始,中石油的投资就遭到了国际社会的声讨,因为这种做法违背了联合国对苏丹进行经济制裁的决议。中油集团旗下的上市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在国际股票市场上市期间,迫于公众舆论压力,不得不做出调整:将苏丹境内的石油资产保留在母公司名下,而不是划归上市公司。达尔富尔地区武装冲突升级,中国政府再度面临压力。

  南苏丹独立之后,中石油和中国政府可能还以为苦日子终于到了头,但现实状况完全不是这么回事。2011年7月南苏丹独立,一下子就占去了原苏丹境内75%的石油产量。但是南苏丹地区石油的唯一出口通道,又要途径北苏丹境内,双方就南苏丹需要向北苏丹支付的费用金额争执不下。南苏丹的建议是每桶1美元,北苏丹的要价是每桶36美元。

  南苏丹政府将其境内原属苏丹国家石油公司的资产全部充公,停止支付管道运输费,并且不再向北苏丹供应原油。作为报复,2012年1月,北苏丹在红海码头扣留了三条南苏丹原油货船。一个月以后,南苏丹宣布驱逐佩特拉达国际集团(Petrodar)总经理,指责该公司协助北苏丹扣留本国原油。而佩特拉达,正是中国石油公司在苏丹的主要运营机构。

  在寻求新的出口线路过程中,南苏丹与肯尼亚、埃塞俄比亚两国达成协议,计划建造一条从南苏丹通往肯尼亚沿海地区的输油管线,并在肯尼亚境内建设炼油厂。这项工程要花多长时间才能完成,目前仍然难以确定。建成之前,南苏丹计划用卡车运送石油到肯尼亚和吉布提的海港出口,但是这种方法,最多也就是可以消化原有产量的10%.

  中石油和中国政府突然发现,他们在两个彼此激烈对抗的国家(苏丹和南苏丹)都有大量投资,两国的国内政局还都很不稳定。整个地区因为争夺自然资源造成的外交冲突也已经表面化。在情况出现转机之前,在商业、外交和安全方面需要面临的挑战,很可能还会变得更加严峻。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