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网报道,面对近期席卷全国的雾霾天气,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今日首次承认了炼油企业是这种天气直接责任人之一,但他认为这是因为国家标准较低造成的。对此,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对凤凰财经表示在目前的油价水平下,很难让两大油企主动改进设备,提高油品标准。
傅成玉31日在京表示,炼油企业是雾霾天气直接责任者之一,但这并非因油企质量不达标,而是我国标准不够。据他透露只有北京推行含硫量在10ppm以下的欧Ⅴ标准,但全国普遍为150ppm的欧Ⅲ标准,标准不提高设备改造就上不去。 中石化是内地最大的炼油企业,和中石油等大型油企垄断着全国的成品油供应。
但为何中国炼油企业不去执行更高的欧Ⅴ标准,而是更多的采用较低的欧Ⅲ标准呢?业内专家认为成本问题是困饶企业的一大难题。
“要想提高炼油标准,老百姓就必须接受高油价,否则炼油企业没有动力去进行设备改造。”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对凤凰财经表示,但是他认为中国提高油价目前必然面临民意的阻拦。
韩晓平认为老百姓一边使用着低廉的成品油制造污染,一边又要求高标准的成品油,两者不可兼得。
“政府不应该被民意所挟持,不应该太照顾那些有车族而去透支环境质量。”韩晓平表示。
目前内地成品油价格水平并没有完全按照市场需求进行浮动,而是采用政府调控的方式定价,国家发改委会根据国际油价的涨跌进行价格调整。出于降低国内通胀压力和照顾民生的需要,政府往往会将油价定的相对较低,这也造成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油企在炼油业务上的连年亏损,而政府不得不对他们进行补贴。
但是连续的雾霾天气让舆论把矛头指向这两家炼油企业,这次傅成玉的回应也证明了内地成品油质量的确低于国际标准,如何提高油品质量又在价格上能够让内地消费者所接受,这是政府和企业都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虽然傅成玉表示油品的低标准是由于国家标准低造成的,但中海油总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对凤凰财经表示标准低虽然是事实,但是这种标准也是两大油企参与制定的,他们主观上由于成本原因不愿意提高炼油标准。
据统计,到2010年底,中国20%的炼油装置为2007年后新建,47%的炼油装置为2005年后新建。这些新建炼油装置一体化程度高、技术先进。升级油品质量的关键在于脱硫,而从技术上来讲,只要炼油厂安装适当的脱硫等技术装置,都可以改进生产。
“但是如果提高炼油标准,降低含硫量必须要对设备进行升级改造,这要付出比较大的成本。”上述中海油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