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行业要闻 » 中国石油要闻 » 正文

鄂尔多斯盆地每个角落都有勘探者足迹

日期:2013-02-04    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作者:本站整理

国际石油网

2013
02/04
11:09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勘探

  最近,长庆油田勘探部的部分职工正忙着“搬家”,为来年寻找新的资源做准备。“我们是油田的先遣军、龙头,等找到油气了,我们就该去新的地方了,相当于探险。”1月24日,勘探部经理席胜利对记者说。

  “勘探无止境”

  在7万多人的长庆油田,勘探部仅有61人,如果加上前线项目组聘用人员,也才三四百人,可责任重于泰山——近年来,每年交付的石油、天然气储量均占中石油的50%左右。

  在他们脚下,是著名的鄂尔多斯盆地。这片3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南北近千公里,东西五六百公里,横跨陕、甘、宁、内蒙古、晋五省(区)。作为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这里埋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他们的职责就是把油气资源从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地下找出来。长庆的勘探者最早发现的是靖边气田。“早期储量达4000多亿立方米,2012年通过一年勘探一次性新增储量2000亿立方米,使靖边气田的储量超过6000亿立方米,按年产55亿立方米算,可以稳产到2022年,这在碳酸盐岩气藏中是很厉害的。”

  长庆勘探给我们的更大惊喜却是苏里格气田。“从2007年开始,已连续6年新增储量超5000亿立方米,使苏里格气田储量规模近5万亿立方米,这个规模是世界级的。”

  刚刚过去的一年,他们仅气井就完钻了百余口,为国家新增三级储量超1万亿立方米。至此,长庆油田天然气储量已增至近5万亿立方米,连续8年储量增长居中石油之首,产量也由2005年的75亿立方米剧增到现在的290亿立方米。然而,在广袤的鄂尔多斯盆地上,他们只勘探了盆地资源量的30%,更广阔的区域在等着他们。

  “4个多月打了108口井”

  石油人苦,勘探人是苦中之苦。特别是近年来,社会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持续高涨,勘探人只能加快脚步、不敢稍歇。

  差不多每个勘探者都会说:“我们去的都是新地方,没有路,没有后勤,所以比开发更艰苦,住帐篷、吃冷饭、走便道都是家常便饭。”

  李明瑞,长庆油田勘探部地质科科长,2002年毕业来到勘探部,正好赶上油田大发展,经历了上产的整个过场,艰辛备尝。“刚来时,部里一年打一百来口井,现在一年五六百口,人员没增多少,难度越来越大。”他说。

  至今,他经常梦回到一个场景:大家在沙漠公路上奔走。那是2003年,刚来项目组的他和老师傅们在陕北吴起找油。当年储量任务重,钻井工作量大。前后数月,项目组每天都要从吴起到百公里外的多个打井工地跑一个来回。工作量之大、节奏之紧张超乎想象。

  苏里格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毛乌苏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整装天然气田,它和靖边、榆林等长庆气田一起承担着向北京、天津、上海、西安、银川、榆林、呼和浩特等十多座大中型城市供气的任务。从2007年规模勘探开始,经过短短的6年时间,就形成了规模储量超4万亿立方米的整装大气区,其规模储量之大,勘探速度之快,均创造了中国天然气勘探史上的奇迹。同时,它艰辛的勘探经历也是长庆勘探者在“磨刀石上闹革命、在低渗透谋发展”的一个缩影。

  印象最深的是2008年,全年需要完钻上百口探井、提交5000亿立方米储量。从启动到试气,总共打井时间只有4个多月。“一口井3800多米,一般需要一个多月。上百口探井,相当于每天打一口啊。”时间紧、任务重,最高峰的时候,一共上了53部钻机、53支录井队、37个试气机组,还有6个测井队。探井都很分散,路途遥远。最多的时候,监督和技术人员平均每天跑8口井,每口井都要查进度、质量、安全,至少得停留一个小时,只能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很多勘探部员工4个月没回家。可是,项目组员工没有任何怨言。一位技术人员说:“自己多辛苦一点,多找一点储量,长庆就能多产一点气,祖国各地的人民就能在冬天多享受一点温暖,我心里也暖和着呢。”

  侯雨庭,长庆油田勘探部副总工程师。作为勘探前线的重要技术人员,他在沙漠、黄土塬、深沟里摸爬滚打多年。有一年,他和项目组在榆林一座黄土山上打井。这时大队伍还没上,他带着七八个人,几台设备先上去修井场。山高坡陡,地方来的铲车司机见了害怕,说不想把命搭上。侯雨庭和同事们却没有退路,他们支起帐篷,架起锅灶,干了一整月,才拿下了这口“钉子井”。

  也正是在这口井上,他们首次改打直井为水平井,结果获得了高产气流。“这是破天荒的事,真是羊群里突然出了个骆驼。”

  “勘探人都是这样”

  还在数天前,苏里格天然气勘探项目组的“搬家”正抓紧收尾。不料,钻井组班长王进海80多岁的父亲病发住院。接到电话,他焦虑不安,吃睡不香。可是上百人的大搬家不可能因为一个人停下来,每个人经管的设备、资料也没办法请别人代劳。最终,他还是没有回去。这边的工作一点也不容马虎,那头对老父的牵挂、歉疚只能埋在心里。

  “勘探人都是这样,谁有困难都得克服。”

  在乌审旗那年,工程特别紧张,父亲病重,李明瑞也只能干着急回不去。后来病危,他头天赶回去,父亲第二天就去世了。永远的伤痛留在了心里。“没伺候,没尽到自己的责任,什么叫忠孝不能两全……这些事都不是一两件。”

  2010年,侯雨庭任靖边气田项目部副经理。为了保当年的新增储量,从5月到10月,组织1000多人施工,最高时上了25部钻机、21套试气机组,整天在井上忙碌,连续半年没回过家。加上爱人也在油田,无奈之下,只好把女儿托给外地的亲戚照顾。

  2011年8月,在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麻黄梁镇刘家畔大队花豹村部署了盆地东部首口天然气水平勘探—榆平1井,要求当年完钻。该区外协关系复杂,水平井钻井难度大,时间紧、任务急,很多人认为很难完成任务。侯雨庭和他的项目组团队用实际行动打消了大家的疑虑,整整4个多月没回家。当时,任项目副经理的崔子岳闻听媳妇生病住院,却无法在身边照料时,在电话里偷偷地哭了。

  “长年在外,哪个勘探人没有一肚子的辛酸故事?”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