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是炼油产能的持续扩张,一面是环境保护“倒逼”油品质量升级。
雾霾应该是今年两会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提升油品质量标准,加快油品升级是治理雾霾的重要措施之一,而这必将对我国炼油行业提出新的挑战。
业内人士称,近年来,我国炼油行业规模快速增长,但原油加工量增速明显放缓,油品质量标准也将逐步提高,炼油行业在新建和扩大产能的同时,应着力内涵发展,更加突出质量和效益,充分结合行业发展方向,突出科技创新,大力开发高附加值、高端、绿色环保产品。
多元化市场主体格局进一步发展
根据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近期发布的《2012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下称《报告》),2012年我国炼油工业规模持续快速扩张,原油加工量增速明显放缓,炼厂开工率略有下降,新增炼油能力3500万吨/年。
随着一批新建、改扩建炼油工程的建成投产,我国炼厂的平均规模继续上升,装置的大型化程度继续提高。目前,中石化、中石油已分别成为世界第二和世界第五大炼油公司,旗下的一些炼厂也已跻身世界级规模之列,中石油已形成八大千万吨级炼油生产基地,中石化也已初步形成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三大炼厂集群11个千万吨级炼油生产基地,中海油的炼油能力也接近3000万吨/年。国内500-1000万吨/年规模的炼厂已有40余座,合计炼油产能占全国炼油总产能的近40%.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是国有大型石油公司在扩大炼油产能,地方炼厂也在不断改扩建炼油装置,扩大炼油规模,2012年全国地炼新增炼油能力达1100万吨/年,地方民营企业的炼油能力也在增强。近年,随着我国炼油行业与资源国大型炼油项目合作的深入发展,外资在华权益炼油能力呈上升趋势,多元化市场主体格局进一步发展。
按照《报告》预测,2013年,我国炼油行业仍将处在规模扩张时期,炼油能力将新增近4000万吨/年,包括两个新建和5个以上改扩建项目。此外,民营炼油企业也可能有一些改扩建项目投产。
按照1月1日发布的《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国一次原油加工能力达到6.2亿吨。有业内人士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一些大型炼化项目完成改扩建、经济发展走势以及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的变化都是影响市场供需平衡的重要因素,炼油产能的扩大和成品油消费量增速的放缓,将有可能使成品油供需差持续扩大,我国应合理布局炼油项目,控制投资投产节奏,避免出现因集中时段内投产过分集中和密集而出现中短期能力过剩的现象,也要避免出现扎堆建设、重复建设,造成新的布局不合理现象。
提升产业集中度
在炼油成本不断上升的同时,高硫、重劣等劣质原油比例也逐年上升,数据显示,在世界范围内,轻质原油产量仅占原油总产量的36%,中质油和重质油分别占到55%和9%,低硫原油产量仅占世界原油产量的1/3.我国石油探明储量的品位也在不断下降,低渗、超低渗、超稠油储量所占比例不断加大,大部分炼厂不得不接受高硫、高酸、重质化等原油,这些原油在炼制过程中,需要增加投入、物耗和能耗,推动炼油行业成本总体上涨。
根据有关机构的分析,近期发生在我国中东部地区的雾霾天气与机动车的排放有直接关系,将对油品质量提出更高标准。油品质量的升级势必对炼厂的装置水平、深加工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而炼油企业必将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通过不断优化生产方案,努力降低油品质量升级成本,达到环保生产的要求。
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外部进口压力和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以及来自炼油能力过剩或发展出口导向型炼油工业的周边国家及地区的油品进口量的增加,这对一些小规模、生产装置和工艺落后的炼油企业来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将难以生存。
如何保证在多元化的竞争格局和满足不断提升的油品质量标准的环境下生存,对一些炼油企业来说将是个大挑战。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中石化洛阳分公司、洛阳资产分公司总经理赵振辉说,新增炼油能力要按照集约式发展的原则,统筹新炼厂建设和既有炼厂的升级改造,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整体竞争优势。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炼油工业转变增长方式、由大走强的关键时期,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产量将持续上升,炼油装置结构和布局面临着进一步的调整优化,炼油工业应该最大限度的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继续实现较快发展。
赵振辉建议,“十二五”期间新建的炼油产能,应该优先考虑产业集中度强、依托条件好的区域,优先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