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行业要闻 » 石油媒体聚焦 » 正文

2013年我国石油企业欲破冰北极

日期:2013-08-26    来源:中国行业研究网  作者:本站整理

国际石油网

2013
08/26
15:09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石油 石油企业 中国石化

    国际能源网讯:遥远的北极过去只是探险者的圣地,今夏“北极”却成了石油界的热门词。

    继中海油日前对外证实冰岛政府与EykonEnergy公司已邀请其参与海上油气开发项目正处于谈判阶段后,中石化内部人士近日也证实,正与冰岛方面初步谈判,研究在冰岛东北沿海水域的近海石油勘探事宜。

    如果谈判成功,这将是中国海油、中国石化首次进入北极,两大石油巨头有望会师于此开采石油。

    “宝藏”背后的风险

    由于极地高寒的恶劣天气以及重重冰块,北极地区一直被视为石油勘探的禁区。不过因为蕴藏的丰富油气资源,现在这里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石油巨头的关注。

    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2008年7月公布的一份评估报告,北极地区拥有原油储量900亿桶,天然气储量超过47万亿立方米,占全球未探明石油储量的13%和未开采天然气储量的30%,因而有“第二个中东”之称。为此,壳牌、埃克森美孚、BP等石油巨头已经纷纷抢滩北上。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海冰退却,为开设宝贵的新航线、开采油田和矿藏提供了条件,北极资源开采的成本在降低。”国土资源部油气战略研究中心海外研究室主任潘继平说,“不过,要在北极采油现实困难依然颇多。”

    高寒海洋石油开发主要面临两大难题,即寒区抗冰和深水问题。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已开始研究抗冰装备技术,但是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十分成熟地解决这个难题。北极还有大片地区未经勘探,尤其是海上区域:经年不化的海面积冰令获取地震数据和钻设探井异常困难。荷兰皇家壳牌公司就因恶劣天气、机械故障等问题,在向阿拉斯加海域北极钻探项目投资逾50亿美元后,宣布暂停在该地区的勘探活动。

    “海冰会危及钻井、采油平台的安全,影响油气输送方式,特别是北极这样常年冰山漂浮的地区危险很大。”中国石油大学海洋结构物学科副教授白莉表示,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与欧美石油巨头相比,在深水油气开发的研发技术方面差距至少有四五十年。

 

[page_break]

 

    此外,环保难题也将成为中国企业的巨大考验。目前,壳牌、俄罗斯最大能源公司Gazprom已在北极地区启动了勘探开采活动,但是遭遇绿色和平等环保组织反对。“北极还是一块处女地,相关政府有着极为严格的环保标准,应该说国内石油企业并不是十分习惯在这种环保标准很高的地区进行开采。”因此,潘继平建议国内石油企业在进军北极时要以尽量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并建立相应的环境预案。

    同时,现实的合作中还有更多难题。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宛学智认为,中国油企在北极地区作业需要面临以下问题。一方面,与外企合作过程中,中资企业缺乏对当地法律法规的熟练掌握,很容易在合同中“被迫”承担过多的义务和风险,相关企业应严格审视;另一方面,核心装备、核心技术一直是中国油企海上勘探过程中所缺乏的,投入过多却收效甚小会严重影响企业的营收,相关企业应提早做好准备。

    鉴于此,有专家认为目前情势下,极地油气开采的必要性也需要油气企业考量。中海油研究总院首席研究员陈卫东就指出,目前国际油气产量供大于求,页岩气革命、伊拉克复产、加拿大油砂等增量因素,加上全球经济不振造成的需求不足,已使天平偏向买方而非卖方。此时中国企业在进军北极时面临诸多风险,要慎重对待。

    战略与现实的交错

    不过,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战略研究室主任张侠看来:“这是一种战略性的试探,从长期来看,是非常值得的投资。”他认为,冰岛东北沿海水域的资源丰富,但现在的资金和基础设施方面比较欠缺,而这正是中国的优势所在。

    除了资金优势之外,中国油企近年来发展迅速,在全球能源企业排名中不断靠前,在国际石油勘探开采中屡有斩获,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比如中国海油多年来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先进经验与技术都为其进入北极做了一定铺垫。

    对于中国海油而言,进军北极还有着更为长久的考虑。据记者了解,中海油目前国内油气开采的成本大约为30多美元/桶,如果油价小于80/桶甚至90美元/桶,包括加拿大油砂等国外区块就缺乏开采价值。最近五年,中海油的新发现主要在渤海,如果出于能源安全和生态环境等考虑,渤海开采受到限制,南海短时间内新油气田又接不上,那么“十三五”期间海洋工程板块国内市场的业务量就可能无法持续增长,换句话说要实现增长就需要靠深水和海外资源,所以,对于中海油及其海洋工程板块来说,寻找类似北极的能源接替区也将是一种现实考虑。

    在潘继平看来,如果谈判成功,即使这次中海油、中石化主要是以参股的形式参与合作,并不一定需要直接参与勘探、钻井等施工,但依然可以把它当成一次很好的观摩学习机会。一方面是熟悉摸清北极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储备情况;另一方面通过参与施工,积累在高寒极地极端条件下进行石油作业的经验。

    “真正的跨国石油企业都有着全球视野,有着在全球进行勘探采油、利用全球资源并服务全球的意识,这也是中国的石油企业从一个国内企业真正迈向跨国石油企业集团必经的一步。”潘继平说。

 

[page_break]

 

    慎重的介入

    北极丰富的油气资源对于中国油企吸引力巨大,对于冰岛而言,找到合适的合作人也是目前极为迫切的事情。

    “冰岛现在深陷经济危机之中,正在寻找经济增长点,急需产业复兴。像金融业已经让冰岛吃到了苦头,那么像油气开采、航运、渔业这些传统行业的发展就显得很重要。冰岛人口只有30万,哪怕是再小的油田,只要开采出来一个,对人均而言就是一大块。”张侠称。

    今年4月,冰岛和中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FTA),这是中国与欧洲国家签署的首份自贸协定。

    曙光虽已显现,但有很多业内人士开始提醒,在我们在还没有太多准备的前提下不要过早介入大国们在北极的“圈地运动”。特别是目前与北极圈相邻的加拿大、俄罗斯、美国、挪威和丹麦五国都在竞相对北冰洋腹地提出新的领土主张,在哪些国家真正掌控北极海底蕴藏的油气资源的问题上可能引发领土争端。

    “我们在北极没有一寸领土,也没有一寸海域,过早地表达(某种诉求)反而会影响我们国家战略的实施。”中国北极考察站首任站长、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副主席杨惠根就表示,“如果北极真的是一个大油库,我国要和哪个国家合作,要不要开采,包括潜力的评估,这些都是国家战略要考虑的问题。”

    慎重不意味着却步,众多业内人士依然认为,应该利用此次中国加入北极圈的契机,加大对北极的科考投入,尽早以和平开发的形式稳步推进我国航运、石油公司与北极圈各国沟通与合作。否则很多事情一旦形成一种格局以后,再想参与进去就难了。

    今年早些时候,冰岛在首轮Dreki地区石油勘探区块招标中颁发了两张许可证。EykonEnergy在此次招标中提出了许可证申请,但在没有合作伙伴的情况下未能进一步推进。

    冰岛国家能源局正在从技术和财务上评估相关申请的技术优势和相关资质,然后做出决定。如果资质合格,许可证将于今年秋季发放。届时将公布Eykon和中海油在合作项目中所占权益以及北极海上钻探许可证区块的确切位置。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