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国内油市处于极度敏感时期,亟待明确政策信号。
6月19日,国家发改委作出上调成品油价格的决定。由于今年以来国际油价加速上涨使得国内外油价差距过大、炼油企业亏损严重。时隔8个月的油价上调是历史上涨幅度最大的一次。
油价上调对缓解国内炼油企业亏损压力、稳定成品油市场供给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此次油价上调采取了相关配套措施,将会有效抑制调价带来的间接影响和通胀预期。此前,社会各界普遍预期在奥运会后油价上调的可能性较大,因而此次调价时机的选择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
首先,国内炼油企业亏损过大,部分地区油品供应紧张是调价主因。
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飙升约40%左右。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原油价格倒挂的矛盾日益突出,炼油企业生产亏损加剧,炼制每吨油亏损达到3000元左右,造成了部分炼厂特别是地方炼厂停产和半停产,影响了成品油市场供应。近期部分地区再度出现排队加油、停供限供的现象。
尽管国家明显加大了财政补贴,但补贴主要是针对国有大型石油公司,无法解决地方炼厂的亏损问题。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调查,由于价格倒挂山东地方炼厂2007年的开工率仅为50%左右,今年进一步下降至40%左右。尽管地方炼厂进口部分燃料油进行加工,并经国有大公司委托加工部分油品,但是总体上过低的开工率致使地方炼厂的产能无法有效利用,造成整体油品市场供求紧张。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我国共生产成品油1652.9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1.3%,为近3年来首次下降。因而,适时适当上调成品油价格,有利于缓解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加国内成品油供应。
其次,价格调控“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发出了新的政策信号。
今年以来,通过加大财政补贴保障成品油市场稳定是综合考虑国内整体经济形势作出的权宜之计,是治标为主的办法。
6月13日,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省区市和中央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发出了“以治本为主”的政策信号。会议提出,“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以经济手段为主,注重标本兼治、远近结合,着力在治本上下功夫,千方百计抑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因而,此次会议已经明确了从根本上解决价格上涨问题,保障重点物资和产品有效供给的政策方向。
第三,我国通胀仍在可控范围之内,为调价提供了条件。
今年前5个月,我国CPI同比增长8.1%,通货膨胀压力比较严重,而且当前通胀既有需求拉动因素,也有成本推动因素,此外还有输入型通胀因素。但是,国家通过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通胀加速上涨的势头,食品价格涨幅逐步趋稳,下半年物价翘尾因素减小,目前通胀仍在可控范围之内。
此外,此次成品油价格上调采取了相应的配套措施,提高了价格调控的预见性,将会有效抑制调价带来的物价间接上涨压力和通胀预期。因此,当前基本具备油价上调的宏观经济环境。
第四,加强国际能源合作,需要减少隐性油价补贴。
6月7日,在日本举行的中、日、美、印、韩五国能源部长会议,呼吁加强各国合作与协调,共同应对高油价。
会议认为,应分阶段、逐步取消对传统能源的价格补贴,以市场为基础的真实能源价格有助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增加对可替代能源投资。取消油价补贴将有助于减少政府开支,实现国内和全球能源经济一体化。此后,在第四届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能源与环境合作是两国具有共同挑战但是也有着共同利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合作领域,两国签署了《中美能源环境十年合作框架》文件。因此,逐步减少石油价格补贴,放开价格水平有助于抑制石油消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这成为各方的基本共识。
第五,周边国家和地区普遍上调油价,具有一定示范效应。
为了避免高油价对相关产业及百姓生活带来冲击,亚洲各国政府今年以来纷纷采取价格管制措施,通过财政补贴抵御高油价侵袭。但随着油价屡创新高,很多亚洲国家和地区纷纷放松了对石油价格的管制措施。
5月25日,印尼政府率先宣布调高燃油价格25%至33%。6月4日,印度把成品油价格提高了9%至17%,为印度12年来成品油提价幅度最大的一次。马来西亚政府也宣布,从6月5日起上调成品油价格,其中汽油上调40.6%,柴油价格上调63.3%。周边国家和地区纷纷上调油价给我国带来了示范效应,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我国调价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