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自今年(2014年)6月的高位已经下跌了近50%,一方面自然是因为全球经济放缓导致的需求减少,另一个的原因还是在于供给端的各大产油国死扛着不减产。但问题是,既然减产对大家都有好处,为什么偏偏没有人减呢?
华尔街见闻网站曾专门分析过,OPEC组织面临着内外双重“囚徒困境”,导致其难以做出减产的决定。如果沙特继续全力生产,那么OPEC组织内的竞争对手伊朗的收入和市场份额都将下降。但伊朗很可能为打击沙特的战略利益也完全豁出去的生产。与此类似,如果OPEC达成一致开始减产,而非OPEC产油国不减产,那么OPEC的市场份额就会减少了,这甚至会进一步刺激美国页岩气的发展。
高盛甚至分析认为,在原油这个寡头垄断的市场中,沙特的最优选择是增产而非减产。高盛指出,通过“不减产”甚至增产的方式,沙特至少可以将收入稳定下来。与此同时,将控制每桶边际收入和需求波动性的风险抛给美国的页岩油产商。关于这一点,华尔街见闻曾在这里有着详细的介绍。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其他国家无法减产,作为本次油价暴跌的“始作俑者”,美国是否可以减产呢?毕竟从供应面来看,美国的页岩油产量激增是导致全球原油供大于求的主要原因。
问题可没这么简单—美国的石油公司们也面临着同样的“囚徒困境”:
虽然共同减产符合美国石油生产商的整体利益,但由于反垄断法禁止他们像欧佩克那样开会讨论,所以大家很难一致行动。每个生产商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最有利的当然是让别家减产,自己不减产甚至增产。
削减石油产量对企业来说是件冒险的事情,因为这样做可能丢失市场份额,更不用说他们需要现金来偿还债务、钻探新油井了。
《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援引里昂证券分析师Eric Otto称,债台高筑、支出计划规模过大、流动性很差的美国石油公司陷入了生存竞赛,谁都想最后一个减产。
换言之,在囚徒困境下,大家很难做出对整体和自己都最优的选择,于是,“单打独斗”确保自己利益不受损成了各家石油公司的理性选择。而当所有人都选择这么做时,个体的“最优解”就成了整体的“最坏解”。
事实也确实如此,过去几个月石油价格的显著下降并没有阻止美国产量的扩张。在过去的一年中,美国的原油产量增加了110万桶/天,产量已经高达910万桶/天。截至11月底,美国的原油产量较六月底增加了64.1万桶/天。
在现有产量下,如果美国每天要将石油产量减少100万桶,那么每个美国石油公司必须减产11%。或者让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和EOG关闭所有在美国的生产。这些显然都行不通。
尽管受到低油价打压,但美国油企依然保持乐观。彭博援引休斯顿的海上石油生产商Hercules公司CEO John Rynd表示:“我感到害怕了吗?不。”他认为目前油价下行对公司的冲击还比不上2009年那次,公司资金的流动性要比几年前更好。
而且,美国页岩油大佬Harold Hamm表示油价不久后就将反弹。他认为沙特石油部长连续的不减产表态是在虚张声势,他强调,在现有油价下沙特将无力长期维持高昂的社会福利开支。
据《华尔街日报》,一些北美公司表示,它们计划明年缩减资本支出,减少新的石油勘探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