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石坝这个常规勘探的“冷区”,今天能成为非常规开发的“热炕头”,并非偶然,而是以理论和认识突破为先导的。
他们一边进行页岩气“洗脑”,一边从野外调查资料、分析化验资料以及老井复查中,寻找泥页岩发育和展布,进行页岩气成烃富集研究,开展理论立体“奠基”工程。
他们“潜伏”在《勘探南方探区页岩气选区及目标评价》和《四川盆地及周缘海相页岩气选区与重点目标评价》等项目研究中,近两年的攻坚,他们发现,有泥页岩(资源量)的探区不一定有页岩气,泥页岩是基础,能不能找到大“甜点”,关键是看保存条件。
思想的深度决定着探路者脚步的距离,这是研究院人能在这片土地里找到一个又一个大气田的一种独特“气”质。
边摸索、边实践,他们论证和部署了元页HF—1井和涪页HF—1井等重点陆相页岩气井,虽然都钻获页岩气,但湖湘泥页岩有机质丰度相对低,湖相的相带变化快,产量低,不利于商业性开发。
分公司主任师张汉荣形象地说:“北美地台就是一个完整的大盘子,而我们则是一个摔碎了的大盘子,丰富的页岩气散落其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勘探迷宫’。在这种地质条件下,即使存在优质页岩,如果保存条件不好,页岩气也会慢慢流失的。”
打破旧观念的束缚,从寻找隐蔽油气藏转变为寻找连续型油气聚集区,实行“海陆并举”。
勘探南方分公司总地质师胡东风说:“如果说,我们当初转变思路,以寻找隐蔽油气藏为核心,造就普光、元坝成功的话,那么转变为以寻找连续型油气聚集为核心,让我们看到了曙光。”
在新思路的指导下,他们“从头开来”:开展四川盆地周缘下古生界10条地质剖面的野外观察描述及样品采集,研究区13口井岩心、41口井岩屑观察、描述及样品采集和分析化验;25口井测井资料页岩气综合解释;元坝三维地震2900.2平方公里、涪陵二维地震481.26公里页岩气综合解释;以及构造、层序地层及沉积、页岩气基本地质条件、富集主控因素、资源潜力、有利层段与有利目标区等方面综合研究,编制涪陵、元坝大安寨段勘探成果图等各类成果图件92张……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扎实的基础研究中,他们对页岩气认识逐渐清晰,首次提出了“良好的顶底板条件、适中的埋深、远离开启断裂、不整合面和抬升剥蚀区是保存关键,还有储层高压-超高压是页岩气保存条件好的表征”新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实践决定认识,认识能指导实践。
2011年6月,研究院完成了第一口海相页岩气参数井焦页1HF井的论证,由此打开了海相页岩气勘探新领域。
焦页1HF井成功后,他们开始重点“解剖”,通过南方海相页岩气典型地区典型井对比、并与北美页岩气成藏条件对比研究,提出了优质页岩气层 “二元富集”理论认识。即深水陆棚优质页岩是海相页岩气富集高产的基础,晚期良好保存、高压或超压是高产的关键。并以页岩品质为基础,以保存条件为关键,以经济性为目的,建立了三大类18项参数的海相页岩气评价体系。
“有了理论,就等于给地质家们寻找页岩气提供了一盏指路的明灯,带领我们走出了‘迷宫’,如果说以“三元控储”为主要内容的深层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形成机理,带领我们走出了普光、元坝等常规气田的迷宫;那么‘二元’富集理论带领我们走出了焦石坝非常规气田的迷宫。”张汉荣自豪地说。
在该理论指导下,2013年12月,部署的丁页2HF井获突破,“解禁”了整个川东南1000多平方公里的区带。
2011年前,我们还是在摸索;2012-2013年,焦石坝和丁页2HF井的突破更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如今,盆内从焦石坝到平桥到丁山到林滩场到仁怀,200多公里的距离,如一条蜿蜒在川东南的“巨龙”,正欲“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