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卡从10米高空落下,通过一次刹车,吊卡下平面到封井器上平面间距与标准距离误差仅为1.3毫米;只看一眼法兰,手工制作的两个法兰垫内外径误差不超过1毫米;在不了解油井生产状况的情况下,一次成功取样1千克……
在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练绝活创品牌”竞赛活动中,44项个人绝活、5项团队绝活脱颖而出。这些身怀绝技的“达人”们,在岗位上也成为不折不扣的创效能手。
皮带换得好也能创效益
注采管理204站孤2-16站班长邵峰是“快速紧皮带装置”的发明人,能在“快速抢换皮带”绝活中夺魁,邵峰说靠的就是这件制胜法宝。
更换抽油机井电机皮带是采油队经常做的一项工作,更换一次一般需要半个小时。而应用这套“快速紧皮带装置”仅需13分钟,在练兵场等较理想的工作状态下,甚至连7分钟都不到。
对于含水高达96%的孤二区而言,每吨油都来之不易。邵峰算了一笔账,按照每口井一年换4次皮带、每次换皮带节约17分钟计算,全站28口油井每年因停井时间缩短而增加的油量,相当于一口高产井生产1.5天的产量。
在同事眼中,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机械设计专业的邵峰几乎无所不能,豆浆机、电热水壶、手机屏,他全都会修。班里值班室的门把手坏了,更换一套需要80元,他自己动手拆卸组装后,班员们说比原装的还要好用,4个门把手总共节约了320元。
生产中经常会遇到棘手的事,邵峰记在心里。平常工作忙,他就利用周末值班时间琢磨,家里的阳台也成了工作室。他研制出皮带四点一线校验器、单井油温监控报警装置、快速移电机装置等工具,在生产现场利用率非常高。
干粉下得准省时还省钱
先根据给出的注聚浓度和清水量计算出需要的干粉量,再通过调节变频器,控制干粉下入速度,在规定时间之内用时最短、下干粉精度最高者获胜。
在“精确标定下粉量”绝活比赛中,来自孤三区注聚二站15-1注聚站的毕建梅以100%的下粉精度获得冠军,时间仅用了规定时间的一半。
100%的精度并非来自偶然,据毕建梅介绍,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允许下粉量有5%的误差。通过“绝活”练习,目前她已经做到零误差。
下粉量精确,既可以使注聚浓度达标,也能避免干粉损耗。以注聚二站为例,每天需30吨干粉,每吨干粉价格1.8万元。如果下粉量超出标准5%,就会多用1.5吨,损失成本近3万元。
毕建梅成为“绝活”冠军,完全在同事预料之中。从2009年至今,在厂级以上注聚行业技能比赛中,第一名均被她包揽,成为名副其实的“冠军专业户”。
一切得益于为毕建梅善于总结窍门。比如在“精确标定下粉量”练习中,她不断揣摸干粉量和变频器电流大小之间的规律并熟记于心。比赛中,她仅调节两次变频器,就获得最精准的干粉用量。
电路修得快增油省人力
凭借密切配合,水电大队电气队李昌波、徐宇明、郭书良、王进华组成的“兄弟团”成为“配电线路故障抢修”团队绝活冠军。
电气队担负着孤岛采油厂720千米线路和2160台变压器的日常巡护和故障维修任务。“配电线路故障抢修”绝活比赛,既能体现电气队日常工作特点,又涵盖了故障维修的基本工序。据他们讲,以前线路故障抢修时间都在1小时左右。有时遇到恶劣天气、复杂地形,甚至需要2小时,但绝活比赛规定时间仅为半小时。
电气队日常工作繁忙,有人粗算过,除去突发故障维修和固定用电服务,仅巡线任务,每人每天要走7公里。因此四个小伙子只能在每天上班前和下班后练习。
随着刻苦训练,四人抢修速度提升很快,20分钟就可完毕。但他们仍从各个节点寻求提速方法,并将每次练习过程录成视频,和大伙一起抠细节、挖潜力。
抢修速度加快带来可观效益。以负荷最多的孤六东线为例。该线全长13.5千米,带62台变压器和105口油井。以每口井日产4吨计算,提前半小时恢复送电,就可增油9吨。
另外,孤岛采油厂用电线路每年增加40千米。抢修速度加快,也大大节约了人力和车次。以往需要多台车多组人处理的故障,如今一台车一组人即可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