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企业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引擎,为沿线社会发展、百姓生活注入“石油动力”
将南方丝路路线与中缅管道走向图放到一起,几乎完全重合。将西北地区的石油企业在地图上连线,从新疆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往东到甘肃玉门、陕西长庆,与北方丝路也高度重合。这既是巧合,又是必然。
石油作为工业链条的上端,对中下游拉动具有杠杆效应。沿线资源地利用好,就能转化成强劲的“石油动力”。
新疆巴州,塔里木油田总部所在地。巴州石油石化产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GDP就能增长0.4个至0.6个百分点,石油工业成为巴州经济重要的增长极。
无独有偶,2007年至2012年的四川省经济年鉴显示,GDP每增长10%,油品消耗要增长5.8%。
“石油动力”诱人,如何更好地利用,就自然而然成为政策关注点。
2014年5月,甘肃省政府发布《“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加快推进西气东输四线建设,加快玉门、兰州、庆阳等石油储备库和兰州(白银)天然气调峰储备库建设,争取建设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三期工程,在甘肃省建立国家能源战略储备基地”。
国内西部诸省借助石油动力规划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外沿线国家仰仗先行的油气企业拓宽开放领域。
土库曼斯坦驻华大使鲁斯捷莫娃介绍,有超过25家的外国公司在土库曼斯坦进行工作,其中中国的公司占据最为主要的位置。中国成为了土库曼斯坦走在前列的能源市场伙伴。
看得见的管道正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蜿蜒前行。与此同时,一条看不到的贸易丝路也渐渐清晰。据初步测算,2014年,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或地区进出口双边贸易值接近7万亿元人民币,增长7%左右,占同期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1/4。
更广大的市场正在打开,更强劲的动力需要释放。“石油号”动车要开放视野,把发展半径放大到更广区域,练好内功,眼睛向外,为地方发展做更大服务、为能源经济提供更大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