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端是渴求能源的亚太地区,西端是有“21世纪海湾”之称的中亚及里海地区,中间横亘我国西部诸盆地。时隔两千多年,沿着丝绸古道,一条“能源新丝路”在世人眼前徐徐展开。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国家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石油央企勇担其责。通过近4个月的踏访,我们深入丝路沿线石油企业和政府部门,遍访农户、商户、市民、民营企业家,深切感受到以“奉献能源、创造和谐”为企业宗旨的中国石油,正在抢抓新机遇,努力融入、主动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同时,也更深刻地体会到,担当丝路建设主力军,石油企业还面临诸多挑战,要在能源供应保障、企业和谐共建、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继续付诸努力。
能源已成丝绸之路经济带重头戏和主平台。石油供给在“立足国内”、倚重西部的同时,还要面向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推动合资合作,提升能源安全保障水平
能源问题向来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受能源合作不断升级带动,沉睡了1000多年的古丝路正被唤醒。沿线国家争相搭乘丝路快车,谋求发展新机遇。有专家表示:“今后一个时期,这将是我国乃至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主题。”
丝路建设,能源先行。新丝路起于能源合作,能源央企也期待在丝路建设中发挥更突出的作用。作为我国油气产品的主要生产商和供应商,如今,中国石油正在更广阔的空间坐标里,主动谋求着促进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角色。
据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国际石油政治研究中心预测,如果经济保持7%至7.5%的增速,到2020年中国原油消费对外依存度会上升到66%。可以预见,受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拉动,油气需求更加旺盛。
油气资源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丝路建设的总体需要,取决于沿线石油企业如何进一步发挥好主力军作用。
基于我国与西部周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及互补优势,能源已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头戏和主平台。分布在这里的长庆油田、新疆油田、塔里木油田等西部油田,勘探开发势头强劲,在我国能源供给中的地位日渐重要。截至2013年年底,西部省区年产油气当量已经超过9000万吨,20年间翻了两番多。西部油气资源在供应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更多地向中东部“输血”,支撑那里的经济社会发展脉动。
面对日益增长的油气需求,以及国务院对能源供应还要“立足国内”的总体战略要求,愈加开放的西部地区,正在面临全新的油气供给挑战。丝路沿线石油企业需要始终把油气勘探开发放在发展优先位置,不遗余力推动油气产量稳定增长。特别是以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盆地为重点,石油企业还需进一步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和技术攻关力度,实现西部增储上产。
立足国内并非固守国内,面对“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从来都是能源安全战略的题中应有之意。新丝路显然为此提供了更多机遇。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约80%的原油进口和几乎所有的天然气进口都来自“一带一路”国家。
利用新丝路开放合作的良好契机,丝路沿线石油企业在加大勘探开发力度的同时,也在更好地利用中亚地区油气资源,发挥油气枢纽作用,实现技术交流等,并且,在这些方面尚有较大空间。石油企业有待以更开放的心态、更开阔的思路,通过打造资源国、消费国、过境国多方共赢的战略合作升级版,努力构建安全、稳定、多元的现代能源供给体系,促进区域能源安全。
油气合作不仅仅是地域范畴。在新疆,我们看到,中国石油已经做出诸多探索,从早前的红山油田,到近期的新疆销售全面改革,都试图在体制机制上创新,调动市场多方力量,合作参与油气生产运营。专家表示,合资合作以市场力量调动社会资源保油品供给,将是今后一个时期油气发展的重要议题。在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进程中,尤其需要石油企业转变传统思维,树立全新的能源安全观,以目标同向、行动同步打造发展同行的油气产业链,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鼓劲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