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原油油价大幅下滑,呈现“断崖式”跳水,胜利油田经营遭遇寒冬,占据了全国地方炼油产能70%的山东地炼企业也面临着一个冷峻的寒冬。
目前,山东垦利石化集团有限公司的产能只有不到一半在运行,国际油价下跌导致公司每月亏损近千万元。东营部分地炼企业已进入申请破产程序。
地炼企业利润降二成
正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相关负责人,正和集团库存原油在7—8吨,原油价格和成品油价格的“双降”带来了库存原油价值大幅度下跌。
算了一笔账,与2013年年底进口原油价格相比,目前原油价格下降了接近50%,企业的生产成本看似大大降低了,但从当前阶段来看并非好事,2014年企业实际利润与年初预计相比,大约降低了20%。该公司每年通过各种渠道购进原油320万吨左右,基本能满足正常生产需求量,原油价格持续下降的同时,成品油价格也在持续下降,由于生产周期带来的滞后性,导致企业实际利润在下降。
原料价格下降也直接影响到了地炼企业的销售情况。原油价格下降让位于广饶经济开发区的东方华龙工贸有限公司销售部门压力增加不小,“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同样会作用于成品油市场,目前市场观望情绪很强,对公司的成品油销售带来不小的压力。”该公司一名负责人介绍,产品的积压对企业的资金回笼和生产又带来了反向的压力。由于燃料油(2969, 0.00, 0.00%)原料价格倒挂,加之国内油价的下调,下游的需求市场已长期处于疲软之态,而市场的萎靡也对炼厂的生产经营造成了严重影响。
受成品油批发、零售政策以及加油站布局限制,地方炼化企业销售网络建设起步晚、空间小、不完善,很少能自行零售,大幅压缩了地方炼化企业的利润空间。东营市目前有自己销售终端的地炼企业仅有万通集团一家。而且受消费观念及油品质量的影响,山东万通石油化工集团的成品油销售价格要比中石化[微博]、中石油等大型国企低出不少。以93#汽油为例,东营境内中石化加油站目前价格为5.62元/L,而位于府前大街与东二路交叉口南的万通加油站只有5.22元/L,每升价格足足低了0.4元。
原油“饥渴”成瓶颈
原油来源缺乏,始终是东营地炼企业面临的发展瓶颈,也是它们需要解决的最主要问题。
目前东营地炼原料中的原油主要来源是中石化给予东营地炼的配额原油,根据东营市政府与中石化签订的协议,中石化给予东营地炼的配额原油明年会增加到500万吨。由于原油供应体制的原因,东营市甚至整个山东省地方炼化企业没有原油进口及使用资质。东营地方炼化企业原料构成中,原油仅占一小部分,其他原料多为来自国际市场的燃料油。所谓燃料油就是原油经过加工之后剩余的原油残渣,燃料油的炼化成本相对原油要高出不少,加工难度相对较大,并且汽煤柴油产率只有50%左右。
垦利石化公司用的是燃料油期货,上个月一吨劣质燃料油价格在两千八九百元,公司上个月定购的燃料油本月才能运到公司,而本月油价降到了不到两千元,企业生产实际一直在加工前期高成本燃料油,生产出的产品又在不断降价。垦利石化工作人员介绍,炼化企业原料成本高产品价格低、价格不同步的压力下多数企业生存艰难。
能够买到现货燃料油的民营炼化企业生存压力似乎要小一些,万通集团目前生产运营情况稍好,公司只存储10天到半个月的燃料油,原料库存维持在企业生产可承受的波动范围内,可以减小跌价风险,尽量保持利润空间。
相比原油,燃料油加工成本更高,提炼难度更大。地炼长期以进口国外燃料油作为原料,原油价格下降让这些依赖燃料油的中小企业压力很大,或将造成大面积亏损。广饶县经信局节能办公室负责人蒋涛忧心忡忡。
延伸产业链条
面临经营和材料来源的多重夹击,东营地炼企业如何御寒如何突围?东营市经信委相关人士表示,产业链的延伸则是最好的选择。
山东利华益集团是东营地炼企业中产业链最为完善的集团公司,以炼油为依托,利华益扩展了化工产品和医药、塑料(8920, 45.00, 0.51%)等下游产品。2008年,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在极为严峻经济形势下,利华益没有减产裁员退求自保,而是逆势而上,与英国戴维工艺技术有限公司、美国陶氏化学公司、美国GE公司签署了丁辛醇项目的技术引进合同,斥资24亿元建成了国内单套规模最大的丁辛醇装置。
丁辛醇项目推动该集团由“燃料型企业”向“化工型企业”的结构性转变,使利华益实现炼油和石化两大产业链条同步发展。利华益丁辛醇项目的成功上马,至今仍是国内石化行业内一个教科书式的投资案例。在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利华益独辟蹊径走出了自己的发展之路。利华益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徐云亭说,当今时代,仅拉长产业链还不够,要做就做价值链顶端的整合者,做价值链中高价值的创造者。这正是近年来利华益高端布局不断出奇制胜的根源所在。
“油头化身”和“油头化尾”是最近一段时间在地炼圈被频繁提及的一个词语。也就是说,地炼企业要想向前发展,提高抵御风险能力就必须延伸产业链条。橡胶(13610, -10.00, -0.07%)轮胎作为炼化产业链的最终端产品已经成为东营市的重要支柱产业。东营市的橡胶产能已经达到了1.6亿条,其中80%用于出口,占到东营市出口额的25%。提高产品标准,走高端路线也是提高地炼企业抵御原材料市场风险的另一途径。东营市经信委工作人员表示,以山东海科化工为例,该公司是东营地炼企业在油品升级之中最早进行设备改造升级抢占市场的企业。目前,该公司已经生产出硫含量仅为3-4ppm的成品油,其生产的成品油已经通过中石化和中石油的销售渠道销往北京市场。可以说,海科已经抢占了山东地炼国四国五标准成品油的市场先机,高标准的产品必将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从而减少原料价格变动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