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目前,对集团公司工程技术企业来说,可谓异常艰难。去年开始的油价大幅下跌,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让这些企业饱尝市场艰辛。但过去一年,工程技术企业交出满意答卷。未来,他们如何找出一条逆境发展的道路?在3月初举行的工程技术业务2015年工作会议上,代表们纷纷出谋划策,力求早日“破寒争春”。
本期中国石油报工程技术专版,我们把此次会议的内容、观点梳理、集纳,并为读者做深度解读。
乍暖还寒,是人们3月初在北京的感受,此时在京参加工程技术业务2015年工作会议的代表们就有这样的体会。除了天气带来的冷暖,对他们来说,市场带来的“乍暖还寒”更加强烈。
寒,来自低油价、投资下降等带来的诸多困难。
暖,来自油公司和工程技术的代表们统一思想、共克时艰的信心。更重要的是,信心已转化为初步成果,一条逆境突围的道路清晰可见。
工程技术板块30余项新技术成果通过集团公司科技鉴定,获授权专利878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9项,其中集团公司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0项。
面对何种形势?
投资放缓 进入市场寒冬
寒冷,早在预料之中。
2014年年初,集团公司压缩投资,国内钻井进尺工作量减少600多万米。按单个企业算,这比大多数钻探公司一年的进尺量都多。
在量价齐跌的形势下,工程技术板块却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去年,板块利润总额、经济增加值超额完成集团公司考核指标;钻井、物探、井下等各业务为集团公司生产油气当量增长3.5%、股份公司超额完成利润指标做出重要贡献;水平井、带压作业、水平井分段改造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30余项新技术成果在集团公司通过科技鉴定,并斩获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0项;实现安全、清洁、和谐发展……
然而,成绩没让人失去冷静。工程技术战线上下清醒地看到,国内外经济形势、市场环境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工程技术的寒冬不但没有过去,而且愈演愈烈。很多人感触颇深:今年开局的艰难,在中国石油历史上“从未有过”。
国际市场上,这一轮“寒冬”从去年夏天开始。油价的快速下跌带来“一慢一快”的变化。“慢”指全球油气勘探开发投资步伐放缓,预计今年全球油气投资下降10%至30%,工程技术服务价格将随之降低;“快”指国际油服公司加快兼并重组,在互补产业链的进程中“抱团取暖”,挤占本就缩水的市场空间。这“一慢一快”,加之国际能源地缘政治风险加大,对中国石油以海外市场为“创效大头”的工程技术企业来说,挑战巨大。
国内市场上,靠低成本立足的民营企业,乘“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东风,带给“国字头”企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另外,“新两法”的实施,迫使企业在安全环保上不断提档升级,成本压力、监管压力不言自明。
集团公司内部,投资随油价下行而压缩,工程技术市场的工作量也随之大幅减少。在预计油价短时间内难以回到高位的背景下,市场“蛋糕”供不应求将成为“新常态”。另外,更复杂的勘探对象,以及占集团内部市场46.6%的外部队伍,都让工程技术企业面临严峻考验。
这种从未有过的困境,迫使工程技术企业深入思考:未来,何去何从?
解困从哪突破?
“六化”支撑 瞄准国际竞争力
市场固然寒冷,但并非没有解困之途。观察大势之后,更要审视自身,看到自身面对的利与弊。
有利的是,虽然我国经济开始降速,但未来很长时间,油气仍是能源消费主体,刚性增长的油气需求支撑着工程技术发展。没有了长期饱和的工作量,严峻形势更能倒逼企业加快改革。而最大的优势是,在集团公司一面大旗下,油公司和工程技术企业可协同作战。这是国际油服公司无法比拟的。尤其是,当集团公司现在更注重质量效益发展时,工程技术的重要性就更加突显,甚至成为决定性因素。
不利的是,目前工程技术企业盈利能力偏弱。由于定位、利益诉求等因素,油公司和工程技术企业尚未最大限度发挥一体化优势,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不足,市场控制力较弱。
正因为此,工程技术企业寻求的解困之路,是从市场、国际、一体化这几个方面寻找“路口”的。
在多方调研后,工程技术板块围绕“培育工程技术业务市场化、国际化经营能力”定出基本目标: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并将探索走管理技术型发展道路,实施“业务高端化、人员精干化、资产轻量化、管理专业化、技术特优化、发展市场化”的举措。计划到2020年,市场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和国际化经营能力大幅提升,大部分指标达到国际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先进水平。
业内普遍回应,可以看出,这次不是将各项工作简单地“排列组合”,而是从根本上不断激发潜力和活力,让速度规模和质量效益有机统一的管理革命。
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股份公司总裁汪东进评价其“既有前瞻性,又很务实”。
目标如何实现?
创新模式 深耕市场“蓝海”
国际竞争力从哪里来,考验着人们的智慧。
市场化、国际化、一体化,虽然已不是新鲜词汇,但专业化重组7年来,工程技术企业不断用实践在丰富它们的内涵,加深对它们的理解。可以看出,国际竞争力,就要从这些实践中再走上一条求生存、求发展的道路。
——国际竞争力从市场中来。今年,工程技术板块确定了“工程技术在集团公司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达到70%、国内市场总包占比超50%”的目标。这就需要在创新商业服务模式上展现更大的智慧。比如在总包方面,多元的合作模式会创造更大价值,探索单项长期合作、区域总包、产能建设总包等模式,将成为甲乙方共同努力的方向。
不少人也为此建言。渤海钻探副总经理周宝华说:“想让总包创造更大价值,就要从机制上让甲乙双方的目标一致,比如积极推进与产量挂钩的总包模式,使甲乙方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下实现双赢。”
——国际竞争力从国际舞台与合作中来。从去年的数据上看,国际业务已是工程技术板块的主要效益来源之一。要想创造更大价值,创新国际业务管理模式,推进管理与国际接轨,开展国际标准化队伍建设是当务之急。
另外,业内专家建议,要用好国际资源,在低油价下引进国际高端技术和管理是大好机遇。比如,当我们引进一些国际油服公司进入市场合作时,能否把油公司和国际油服公司的合作,转变为工程技术企业与国际油服公司的合作,共同服务油公司?在合作中,油公司享受服务的同时,壮大了工程技术企业,既获得了“鱼”,也学会了“渔”。
——国际竞争力从一体化中来。从集团公司层面看,勘探开发与工程技术的甲乙方关系,本质上是一个发展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带来的体制优势已经得以体现。但甲乙双方还要认识到,一体化和市场化并非矛盾,“一家人也要明算账”的理念更要深入人心。当然,这需要完善机制,推进建立甲乙方高效协同发展的政策机制与平台,充分调动双方积极性,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局面,从而共克时艰。好消息是,集团公司和相关部门正在积极推动这方面的工作。
上下同欲者胜!在中国石油一面大旗下,相信工程技术企业在打造国际竞争力的道路上,迎接“春暖花开”为期不远。
聚焦关键词
管理技术型
工程技术板块将探索走管理技术型发展道路,持续推进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学习借鉴国际知名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经验,加快总包模式创新。依靠自有资源完成高附加值工作量;依靠日费制监管完成高端总承包;依靠监管外部队伍完成低端总承包;促进业务转型升级、模式转型升级、人员转型升级,提升工程技术服务企业综合能力,站稳工程技术服务价值链高端,打造工程技术服务总承包商,实现由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管理密集型转变。
“六化”举措
业务高端化、人员精干化、资产轻量化、管理专业化、技术特优化、发展市场化。计划到2020年,工程技术服务企业综合施工能力大幅提升;用工总量大幅缩减;投资主要满足高端钻完井和技术服务业务;适应管理技术型发展的组织架构基本形成;整体技术实力跻身国际先进行列;现有市场得到巩固,外部市场取得较大突破,市场美誉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
推进一体化
落实集团公司“培育工程技术业务市场化国际化经营能力”的要求,更加注重强化内部协调,优化运行机制,加快转型升级,实现“油气业务与工程技术业务一体化发展”。工程技术将完善市场运行机制,优化市场服务模式,加快海外业务发展,提高市场运行成效。
国际化发展
国际化是工程技术企业提升发展质量效益的战略举措,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工程技术将积极创新工程技术国际业务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整体优势;推进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商务运作模式、业务流程与国际接轨,大力开展国际标准化队伍建设;利用全球资源引进先进技术、装备加快发展。
提质提效
服务油气田增储上产,更加注重发挥技术优势、加强生产组织、满足油气田需求,实现安全优质快速低耗施工。工程技术业务将持续强化工程提速、持续强化“四项业务”、持续强化工厂化作业、持续强化低效区块合作开发。
低成本发展
牢固树立过紧日子、过苦日子思想,更加注重养成节约习惯,严控成本支出,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各类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工程技术业务将开展对标分析和节支降耗活动,强化人工成本控制,狠抓投资管理,加强海外经营管理。
技术引领
坚持科技与市场结合、人才与项目结合、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努力打造一批新利器、提升一批新工艺、创出一批新指标、展现一批新亮点,充分发挥科技对市场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工程技术业务将加强科技攻关,加快成熟技术应用,强化科技管理,加快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