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企业 » 中海油要闻 » 正文

中海油:掀起油藏“盖头”来

日期:2015-03-18    来源:中国海洋石油报

国际石油网

2015
03/18
14:39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中海油 渤海石油

2014年,渤海石油研究院在已有的高精度储层描述技术体系基础上,首次提出振幅类、频率类、轨迹类三大地震属性分析研究技术的综合应用,创新形成了背景岩性约束下的多重精细标定技术、不同沉积相带的属性优选技术、基于叠前模式约束下叠后多属性联合驱动的中深层储层预测技术体系,最终让此前模糊不清的中深层储层得到精细刻画,一解心头之“痒”,成功助力中深层油田高效开发。

储量攀升,难见真容

储层预测,一如射靶前需要定位目标、瞄准靶心一般,是一个油田能否得到高效优质开发的关键性支撑环节,而储层预测犹如迷雾中的一盏大灯,指引着轰鸣的钻机向肥沃的油藏钻进。

渤海油田储层由浅入深大体分新近系、古近系和潜山三类。新近系储层预测在渤海石油研究院十年磨一剑的艰辛攻关下,已经集成创新了高精度储层精细描述技术体系,并于2009年开始进入细致应用阶段,从此走上“快车道”。

与此同时,近些年,渤海油田相继发现了一批古近系油气藏,其储量规模逐步攀升,成为渤海油田主力油藏类型,但其埋藏较新近系更深,地质沉积条件及储层展布更复杂,油藏模式更为多样,地震资料品质也很差。

从此前已开发的渤海油田中深层油田渤中25-1、歧口18-1/2及渤中34-2/4的实践来看,当时的研究手段和技术方法比较单一,加之中深层储层固有的研究难度,使得生产人员对几个中深层油田的储层分布特征无法形成清楚的认识。

创新思路,蹊径得道

2013年6月以来,以渤中35-2油田为目标油田,渤海石油研究院向中深层储层的精确预测发起攻关。

为此,渤海石油研究院针对海上中深层预测难题,组织多专业协作,在海上油田探井少、开发井网稀的条件下,用多种技术手段实现了储层的精细刻画。

一方面,研究人员针对以往中深层储层研究手段单一、储层难预测等难点,首次提出轨迹类和可持续时间类地震属性分析研究技术,创新形成了叠后多属性的储层预测研究新思路,从而一改以往因手段单一导致的与储层“浅接触”,变成多个手段、多维度阐释储层特征,全面、立体、深度寻求刻画参数值。

另一方面,研究人员结合目标区域沉积背景,在沉积模式约束指导下,对其进行精细描述,刻画出了不同地震相的分布范围及厚度,并对各期次砂体进行预测,从而改变了原先停留于宏观、描述、类比层次的储层预测,实现较为精细、动态层次的预测。

千米之下,风光旖旎

渤中35-2油田中深层储层预测攻坚战大获全胜。

科研人员利用叠前反演和叠后地震联合驱动手段辅助储层的精细刻画,对渤中35-2油田目标储层砂体内部沉积韵律、非均质性等进行了研究,从而为随后油田开发井的精准定位和高效开发方案提供了有效的研究支持。经实钻证实,储层深度预测误差一般小于5米,厚度误差小于3米,预测储层钻遇率达90%,开发井零侧钻,切实为中深层油田的高效开发、注采井网的优化部署以及细分层系开发夯实了基础。

截至目前,这套技术体系已经保证了垦利油田群尤其是渤中35-2油田ODP的成功实施并发现新储量。油田投产效果喜人,为降本增效作出了贡献。

“这套技术有很强的应用推广性,将切实为渤海中深层油田的高效开发提供有力的储层预测保障,更能切实避免不准确打井造成的资源和成本浪费,为渤海油田的上产、稳产提供更为坚实的技术保障。”渤海石油研究院物探总师周东红如是说。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