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之星”沉船事故,让全社会再一次关注船的安全,以及云层中雷暴的产物——龙卷风。
实际上,在苍茫的中国海上,船舶要面临更加残酷、极端的挑战。即使在渤海湾这个内海,雷暴、台风、浮冰、海啸、龙卷风等,也给出海的船舶和员工造成极大威胁。
在中国海油,渤海油田是通过船舶输送人员最多的油田。仅今年前5个月,往返倒班累计就达68202人次,平均每天超过225人次。这还不包括合作油田以及专业公司人员。上百条船出没惊涛,稍有差池,就是群死群伤的重大事故,因此,渤海油田时刻不敢掉以轻心。
每一次出海前,油田都要获取国家最权威的气象预告,以趋利避害。海上有大雾或超过六级风,就意味着要取消出海计划,生产再急再忙也绝不践踏安全红线。上船后,对作业人员健康情况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出海人员都有“五小证”和《健康证》,同时登记人员名单信息,确保应急状态下的撤离。
倒班船要配备值得信赖的船长。倒班船的船长,必须具备六年以上丰富的船长经验,避免出现海况和天气条件误判情况,并相对固化船舶、固化航行线路。船长倒班或离任,必须经过渤海石油管理局审批。渤海“土台风”较多,倒班船此前曾与其狭路相逢,由于船长经验老到,准确预判其行动轨迹,船舶才没有遭受损失。
不同于“东方之星”的“头重脚轻”,渤海油田所用的拖轮是海中的“不倒翁”。它们主要由海油系统的专业船舶服务公司运营,公司安全体系健全,运行管理规范,是国内近海石油船舶作业支持行业的龙头企业。但这并没有让油田放松警惕,渤海石油管理局质量健康安全环保部和作业协调部每月都要例行安全检查,确保设备设施没有锈蚀、损坏、失灵。
一旦发生险情,船上会有救生服、救生筏等应对需要。同时油田拥有不断完善的应急响应系统,遇有突发情况,依托船舶动态监控系统等先进技术手段,能够及时锁定船位,以最短时间调派附近拖轮前往支援。这在社会救助中得到了检验。2003年至2014年底,渤海油田在渤海湾成功实施救援190次,获救人数达411人。
“安全第一,没有之一”这一安全理念,渤海油田从未停留在“说说”上。2011年,“梅花”台风即将“来袭”之际,渤海油田撤离海上所有员工,关停所有生产设备,尽管最终“梅花”绕路而去,但油田此举仍令人欣赏——安全生产人命关天,容不得一丝侥幸。也正因如此,2000年以来的统计显示,渤海油田没有一例船舶沉没事件发生。
尽管如此,渤海油田依然没有丝毫松懈,应对近期日益增强的厄尔尼诺气候、即将到来的台风季等的一系列应急方案和应对办法正在研究和制订中,确保开启“放心船”、实现“平安渡”,打造“平安渤海”。(记者 郝艳军 通讯员 孙琥 张金全)
中海油服船舶事业部关于临时登船、搭乘人员安全管理规定
1.船舶靠泊码头时,甲板值班人员应保证对登船点的实时监控。
2.甲板值班人员应要求临时登船、搭乘人员进行登记。
3.大副或大副指定人员对临时登船、搭乘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4.临时搭乘人员需持有有效证明和个人健康证明在该船起航前30分钟登船。手续不全者,船上有权拒绝其登船。
5.临时搭乘人员登船时,船上大副负责核实乘船人员手续。大副负责将所有临时搭乘人员的乘船手续和乘船人员清单收集存档。
6.临时搭乘人员的总数应符合当地主管机关许可的定额。
7.任何人不准擅自安排人员乘船出海。
8.船舶值班驾驶员负责指挥临时登船、搭乘人员上下船。必须在跳板固定完毕、安全网系牢和吊笼放稳的情况下,方可允许临时登船、搭乘人员按秩序上、下船。为海上设施运送人员时,甲板作业人员协助乘船人员递送行李和其他物品,并负责监督登、离人员救生衣的穿着和吊笼离船前的稳定。特殊情况下船舶从事无吊笼人员过驳作业时,由大副负责现场安全评估,经船长同意后实施并记入《航海日志》。
9.临时搭乘人员乘坐吊笼时必须穿好救生衣,水手负责拉扶吊笼,单次乘坐吊笼人数不得超过规定标准。
10.为维护船上秩序,确保临时登船、搭乘人员的安全,对不遵守本规定和船上规章制度者,船长有权拒绝其登船;对已登船者,船长有权向有关作业者报告并做好记录。
11.船舶应在《临时搭乘船人员记录表》中将临时乘船人员的情况予以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