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西北石油局、油田分公司2013-2014年度职工创新创效成果表彰发布会上,西北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两项创新成果荣获一等奖。
8月22日,这个厂举办创新成果展示会,“展出9项发明,已创效近2000万元。”主办人采油管理一区高级技师吴登亮如是说。
面对持续低油价和“五期叠加”的严峻形势,该厂坚持以创新求发展,以新工艺提升增效能力,实现效益接连“突围”。撷取几个亮点,展示该厂的创新工艺成果。
亮点一:大排量抽稠泵替代电泵降本增效
十二区超稠油区稀稠比高、所需泵排量大、费用高问题,如何解决?
“思路一新天地宽!”采油二厂电泵“专家”杜林辉介绍,“我们结合油藏地质特征类型,优化选泵选型设计,用70/32大排量抽稠泵替代电泵降,实现了增产、降本双赢。”
“采油管理三区电泵井占全厂‘半壁江山’,原油日产2000多吨,大排量泵挑起了‘大梁’。”该部新任经理海涛如是说。
今年,该厂运用70/32大排量抽稠泵替代小排量电泵24井次,平均单井日产液增加6.9吨,稀稠比下降0.56,累计增油7900吨,单井次节约电泵费用46万元。
亮点二:4000米扬程电泵提高深抽潜力
随着油田区块能量的降低,液面逐渐降低,常规电潜泵生产中扬程损失约15%,沿程损失约5%,即扬程损失约20%,当液面较深时就无法实现有效举升。
“为决绝这个新问题,我们要转变观念,大胆引进运用扬程高地深抽泵。”采油二厂决策者们形成共识。
为此,采油二厂在供液不足、液面深、注水替油失效井中,开展了4000米深抽电泵的试验应用,解决了储层物性较差、常规抽稠泵达不到启动差压,导致油井无法连续生产问题。
开展4000米深抽电泵试验,提高了举升能力,确保了油井正常生产,今年共应用10井次,累计增油15962吨。
亮点三:电泵尾管悬挂装置降低躺井率
电泵尾管悬挂装置因穿越处故障躺井20井次,平均运行寿命255天,其中短寿躺井7口,平均运行寿命117天,严重影响电泵正常运行。
“我们改进电泵尾管悬挂装置结构,优选小扁电缆,油井躺井率大大降低。”采油二厂井下作业管理部副主任王玎珂说。
今年,该厂厂改进尾管悬挂装置,将密封方式由上下双侧密封改为上部单侧密封,密封垫层由4层增加至12层;对未改进尾管悬挂装置,把密封方式改为单侧密封,并将密封垫圈个数由4层增加到6层,提高密封能力。同时在小扁电缆应用上,选用5号电缆,穿越时在铅护套层上缠绕光滑的绝缘层,降低铅护套挤压破裂风险。
“电泵尾管悬挂装置改善了电泵工况,延长了电泵运行寿命。”王玎珂计算了一下,今年,该厂配套改进尾管悬挂装置入井43井次,生产均正常未躺井,其中大于117天油井12口,平均运行寿命196天,最长寿命237天。
亮点四:稠油降黏新工艺节约稀油
稀油用量日趋紧张,严重制约稠油井产量和开井率。如何缓解稀油紧缺局面?
采油二厂开展机抽井电加热杆和矿物绝缘电缆试验,部分油井实现机抽井电加热杆和矿物绝缘电缆替代掺稀生产。
8月22日,采油管理三区技术员点开TH121109X井历史资料,他说:“去年6月,机抽井电加热杆降黏工艺在TH121109X井首次试验的成功,一年多来,该井一直正常运行,每小时掺稀量由2.3立方米优化至1.3立方米,已节约稀油8126吨。”
截至目前,该厂累计应用机抽井电加热技术2井次,矿物绝缘电缆2井次,平均稀稠比降低幅度51.3%,累节约稀油15234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