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新疆发布黄色寒潮预警,河南油田新疆采油厂春光采油管理区夜间温度低至零下32摄氏度。恶劣天气考验着春光石油人。从装置生产区域到排十区块、春十区块、排二区块,春光采油管理区全体干部员工积极应对,打响了一场应对强降温强暴雪的硬仗,全力确保生产稳定。
休假前的嘱托
1月24日9时,阴,室外温度零下27摄氏度。王志超作为春十区块负责人,下午就要坐火车回家休假。可他一大早还是不放心生产,又带着值班干部曾庆来到1号转油站。
王志超拿着小班资料,到现场一一核对数据。
“曾庆,你看,他们这个数据和现场数据有误差,要及时提醒他们注意。另外,‘春十’夜间挂牌不能停。夜间挂牌可以督促大家及时巡井。这大冷天,最容易产生大面积冻堵,一定要记住!”
曾庆认真听着,不停地点头。
现场认真检查
1月28日,春十区块值班干部张刚和方海涛、李猛,对提杆井、注气井、作业井一口口地挨个巡查。对于发现的问题,不管是属于乙方的责任还是我方的责任,他们一律登记,并要求限期整改。
“看,你们作业时,把我们掺稀管线埋住了,电伴热带也损坏了。”张刚认真地对乙方作业人员说。
“小魏,你们掺稀量有点大,往下调调。”李猛认真地对员工说。
及时更换皮带
在14号站K436-26井,维修班的员工正冒着严寒,紧张地更换皮带。
寒冬下的抽油机更加冰凉。员工高向阳、刘阗、向胜等人顾不上这些,他们验电、停机、拆螺丝、卸旧皮带、装新皮带,配合默契。他们虽然头内戴“马虎帽”,外戴安全帽,脚蹬安全靴,但是在零下27摄氏度的现场,仍然冻得鼻涕直流,腿脚发麻。他们三人一组,紧皮带、调整“四点一线”,忙个不停。
3个小时后,抽油机重新欢快地运转起来。
“别拍我”
在15号站,一身油工服、推着自行车的董蜀文刚刚从井场回来。他小心地停好自行车,从改装好的自行车上一桶一桶取下油样。看到现场同事正在拍照,他把头一低,转身进了休息室。
拍照的同事跟过去问他:“老董,你躲啥?我要好好报道一下你们在极寒天气下工作的情况。”
老董笑着说:“别拍我,别拍我,别让家里人看见我这个熊样。让我烤烤手,冻死了!”老董一只手挡着镜头,另一手放在电暖气片上不撒手。
春光管理区的干部员工,在面对经济严寒和环境极寒的双重压力下,不畏困难,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工作着,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塑造着中国新一代的石油魂。
“风雪刺骨寒,满腔热血涌。”《春光之歌》里面的这句话,为此做了极好的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