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寒冬,对油公司而言是挑战,也是一次自我调整的机遇。从工程建设角度而言,前些年油价高,大干快上了很多油气田开发项目,保障生产和科研能力提升往往不能兼顾。值此油价寒冬,我们可以静下心来,仔细梳理一下,系统性地把内功练好,既能适应新形势下油气开发的需求,同时为后期的快速发展做好技术上的储备。
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呈断崖式下跌,布伦特原油价格目前徘徊在30美元/桶左右,各大油气公司生产运营均面临巨大的挑战,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抵御油价寒冬。总公司提出在全系统内“抱团取暖”等降本增效措施无疑是应对此次寒冬众多举措之一,目标直指降低油气田开发的成本。俗话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作为一名工程建设科研人员,就低油价形势下的渤海油田科研工作提出一些个人想法。
消化吸收“外部营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今社会每个技术领域都处于开放的全球化浪潮之中。低油价势必驱动新一轮油气开发技术变革,科研人员要避免陷入闭门造车的境地,可走出去看看其他油气公司或相关领域是否有可借鉴的理念和做法,根据本地的特点消化吸收进行再创新。远的来说北海区域、墨西哥湾区域、巴西深水区域,受限于当地的法律法规和环境条件等约束,其海洋油气开发成本很高,技术方面控制成本的理念可以供我们参考。近的来讲辽河油田稠油开发、胜利油田滩涂油气开发,泰国、印尼等国的浅海开发,其开发思路也有可借鉴之处。近期笔者接触到泰国某天然气田开发项目的无人平台便有很多新的理念,比如,全平台正常生产时电能功耗只有1.2千瓦,利用太阳能+TEG发电就可满足。平台检修时维护人员携带便携式发电机登平台。很多新理念的应用有效地减小了平台的规模,从而控制了开发的成本。
加强引领聚力低成本油气开发
2015年7月,总公司成立工程建设“三新三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在工程建设系统内大力推进“三新三化”工作,以实现高效低成本油气田开发。笔者认为“三新三化”一方面立足于总公司系统内各单位内部挖潜总结提炼已有的高效开发技术经验,推进油气田开发标准化、国产化和简易化;另一方面是引进应用成熟的新技术、新方法等;同时作为国内最大的海洋油气开发企业需引领、培育国内相关的产业共同聚力低成本油气开发,开发适合渤海油气开发特点的新技术、新设备。如笔者之前在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工作时参与了MRU(乙二醇回收再生装置)和水下采油树的研发工作。这两项技术属于深水油气开发的关键技术,被国外垄断,制约了我国高效开发深水油气资源,目前通过产学研相结合正在逐步攻克这些深水油气开发技术难关。针对渤海油气田区块储量小、稠油开发难等难点,建议加大力度引领和培育国内相关院校、科研单位等开展诸如适合渤海的水下采油(气)树、简易开发设施、可重复利用移动油气设施、新设备等方面的研究,借此油价寒冬之际,逐步破解渤海油田开发的难题,降低开发成本,为后期高效开发储备技术资源。
内部挖潜降本增效“定点攻击”
渤海油田历经30多年的工程建设,已经投产了百余座生产设施。工程建设领域在平台建设安装,海管、海缆铺设等方面均有很多良好的工程实践。可以建立一套渤海油气田工程开发辅助分析模型,把渤海油田多年无形的技术沉淀有形化,从纷繁复杂的工程建设中,摸索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将数年的良好实践提炼为公司的技术资产,为公司开发新油气田提供指导和借鉴。通过百余座海上设施这一样本库,建立渤海油气田工程开发辅助分析模型,实现新增油气设施规模评估(如:井槽数与平台规模、产能与平台规模等)、技术方案初步筛选(如单井产能筛选、安装模式优选等)、投资敏感性临界点分析、降本增效趋势分析、对标分析等,提高油气田开发研究的效率和质量,实现降本增效,提升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油公司在油气田开发投资决策中的科学性。(高国强 渤海石油研究院机械资深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