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世界石油供需富余170万桶/日,宽松程度较2014年进一步加剧,为2000年以来最严重的供应过剩。业内专家称,这也是2015年国际油价探新低的主要原因。
国际油价短期难以回升已成共识。近日,中石化集团原董事长傅成玉,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地质和勘探专家童晓光均在不同场合认为,未来国际油价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维持在50—60美元/桶区间。
低油价导致原油产能出清,同时刺激石油需求。石油行业虽被视为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但市场空间仍存。“对中国石油企业而言,低油价是挑战,同时更是机遇、是‘好事’。”国家能源局油气司副司长杨雷近日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说。
当前,世界石油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日前,在京举办的石油观察年会上,与会专家指出,作为世界上拥有最完备石油工业体系的两个国家(中国和美国)之一,中国的石油企业应充分利用中国战略买家的有利地位,加快走出去步伐,同时加快建立现代化石油市场体系,抵御油价波动风险,重塑国际原油价格体系。
投资石油行业仍有前景
“当前国际石油市场整体宽松,低油价导致产能出清,同时刺激石油需求,但此番石油供需重新平衡之路将漫长而艰难。”中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石油市场研究所副所长陈蕊在会上说。
据市场观察,美国商业原油当前库容利用率已超过90%。与此同时,原油库存压力向成品油库存转移。美国汽油库存创有记录以来最高,馏分油库存创2011年以来最高。
“决定国际原油价格未来走势与水平的,是新建产能的成本和规模,这将在2016年底前尘埃落定。” 石油专家、中国华电集团清洁能源公司高级经济师朱润民说。
中石化集团原董事长傅成玉4月6日在2016北京国际能源专家俱乐部春季工作会交流间隙指出,在未来若干年,国际油价将很有可能维持在50—60美元/桶区间。
即便如此,全世界范围内以石油为主导的能源消费结构还将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
“气候变化、环境保护、新能源发展均会减少化石能源需求,但全世界真正用上清洁能源的人口还比较有限。这一轮工业化中国已接近完成,而全世界还有40亿人口仍在搞工业化,这意味着还需要大量的能源消耗。上一轮西方工业化用了将近200年时间,这一轮工业化短一点预计也还得50年。而到2050年,全世界至少还要再新增20亿人口,这仅靠新能源是难以支撑的。”傅成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陈卫东亦认为,未来30—50年石油虽已不是上升行业,但绝对数值还会提高,只是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会下降,所以有机会获得低价石油资源,而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完备的石油工业体系,所以中国石油企业,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仍有生存的市场空间。
朱润民甚至指出,油气行业在2040年前还将在能源结构中保持甚至强化其主导地位。因此,投资油气行业仍有很好的前景。
要更加重视以市场为导向
低油价发展背景下,增产(稳产)提效、买卖资产或兼并购、资产重组、减少支出、裁员、减少股东回报/红利是不少国际大石油公司普遍的应对措施。
“特别在增产提效方面,石油公司普遍重视提高生产效率,最大化有限资源,同时重视增产,而不是限产。相比之下,只有在其他措施不奏效时,才会考虑裁员与减少股东回报或红利。”高盛集团原中国首席油气分析师闫建涛说。
市场观察显示,除了壳牌,雪佛龙,埃克森美孚,英国石油、道达尔等国际石油公司2014—2016年(预计)净产量均未下降。而2016年,壳牌公司净产量预计将增加25%以上。雪佛龙,埃克森美孚,英国石油、道达尔等国际石油公司仍将维持增产,或持平水平。
“未来随着世界石油市场平衡进程加快,国际油价总体回升,中国石油公司应加快建立现代化石油市场体系,抵御油价波动风险,利用中国战略买家的有利地位建立亚洲原油价格基准,重塑国际原油价格体系,提升话语权和影响力。”陈蕊说。
当前中国石油国企的决策机制更多为政策驱动,而非市场驱动。而随着国内石油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企业将拥有更多自主空间和选择,同时也面临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
“中国的石油企业需要提高产出效率,加快工程技术创新,促进现有产品升级。企业管理也更加面向市场,要以客户为中心进行管理创新,同时进行多元合作,开展必要的科学研究创新,奠定企业长远发展基础。”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郭海涛认为。
低油价创造“走出去”有利时机
历史数据显示,单桶油当量勘探开发建设成本、并购成本均与国际原油价格保持密切的正相关关系。与勘探开发建设成本相比,并购成本的弹性更大。在高油价和油价上涨预期强烈的时期,油气资产并购成本居高不下,并购成本中的溢价非常高。
据统计,2015年,全球石油公司延期/取消近150个项目,累计相当于1900万桶/日产量。
“当前是世界油气行业的价格低迷时期,更是抓住机遇实现低成本快速扩张的机遇时期。对持有高成本油气资产的投资者而言,在当前的汇率水平下,降低投资成本还有一定空间和时间。如果需要摊低成本,则需要按照已有资产规模50%左右的比例新购低成本资产。如果资金链极其紧张,不得不出售资产,建议出售与国际原油价格相关程度更弱的资产,避免更多的损失。”朱润民说。
有专家观察到,随着国际油价长期处于低位,以及国内石油市场化的推进,国际石油资源国在其对外合作的财税政策上已有松动迹像,中国的石油企业应抓住有利时机积极探索海外石油市场。
“中国、美国是全世界仅有的两个石油工业体系完备的国家。中国的石油产量只有世界的5%,而石油工业的重要衡量指标——钻机的制造能力却占世界规模的30%以上。中国的石油工业有‘走出去’的冲动和能力。”陈卫东说。
“政府应统一布置锁定海外油气资源,用制度化方法为国内石油企业创造走出去的有利条件。”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秘书长胡卫平说。
同时,童晓光也提醒,2009年以后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以失败案例居多,而考虑到油气价格在相当长时间内不能回升,未来油价将长期维持在50美元/桶左右,所以石油企业“走出去”仍需要谨慎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