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在这个广阔的范围内,油气田只占极小极小一部分,要用钻井的办法在某一点上发现油气田,真象“大海捞针”一样。人们不禁要问,茫茫大地何处找石油?
我们已经知道了油田是怎样形成的,其中就包括了它们是怎样分布的。石油学家们总结出了规律性的认识,用科学的慧眼去探索未知的领域,大致沿着以下的途径,步步深入地即可逐步发现新的油气田。
寻找盆地 → 生油凹陷 → 油气聚集区 → 圈闭 → 打探井 → 油田
早期的找油是从观察出露到地表的油或气(被称为“油气苗”)入手的,勘探队员们在野外特别注意寻找和打听工区内有没有石油或冒气泡的水泉,这是最直观的找油方法,古今中外都一样。我国的克拉玛依油田因其附近有“黑油山”而引起注意,投入钻探后发现的;独山子油田则因有含油气的泥水长期溢流而成的“泥火山”著称;玉门油田其旁有“石油沟”;延长油矿范围内有多处油苗出露;四川最早利用气井的自贡,也有不少气苗可以点燃,古籍中也有记载;青诲有些与“油”有关的地名如“油砂山”、“油泉子”等则是现代的石油队员在勘查时以其油苗而给取的名。
在地面上没有油气出露的地区怎么也能找到油气田的?譬如,从五十年代末期以来,在我国东部找到的大庆、吉林、辽河、大港、华北、胜利、乃至中原、河南等油田,都在草原、海滩、农田和沼泽之下,勘探队员们从何下手的呢?这就得凭借科学理论的指导和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了。五十年代初期,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以他的“地质力学”理论致力于指导各种矿产的勘探,对于找油的方向,他认为中国东部平原地区有一串近南北向的隐伏盆地(他称之为“第二沉降带”),是大有希望的找油对象,北起东北的松辽盆地,南至渤海沿岸的京、津、冀、鲁,都应该投入勘探工作量……。在克拉玛依油田发现不久,正当大力从事油田建设开发的时候,石油勘探队伍已为“战略东移”作了准备,1958年前,后就进入了松辽和华北大地。大量的地震勘探查明了隐伏在平原下面的各盆地轮廓,钻探工作才有了入手之点。
所以,从总体来说,找油的顺序大致是:
首先,要着眼于什么地方有盆地,因为只有沉积盆地才有厚度巨大的沉积地层和能生油的丰富的有机质。我国陆地和海上大大小小的盆地已发现了373个,是我们寻找石油的广阔天地。
第二,要在盆地中寻找生油凹陷,因为生油层在生油凹陷中最发育,是油气的发源地。
第三,要在生油凹陷附近寻找主要的油气聚集区,因为这个地区最靠近油源,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好地方。
第四,要在主要油气聚集区内寻找圈闭,这是可能存在油气藏的所在地。
第五,在圈闭的最高部位钻第一口找油井,叫做预探井,目的是了解有无油气的存在。
第六,在预探井发现油气后,就要向外扩大布井范围,钻一定的详探井,目的是了解含油气的边界,即解决油田的大小问题。
搞清了油田的范围以后则要按一定距离部署生产井(或称开发井),将油田投入生产开发。
一个油田就是这样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不断缩小范围,最终把它找出来的。因为地下情况复杂,再加上人们的认识能力有限,不一定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获得成功。预探井的成功率能达到30%以上,其成效就算很不错的了。
读者可能要问:盆地、凹陷、油气聚集带、圈闭又是怎样找到的呢?石油又是怎样开采出来的呢?详细内容请看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