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采油一厂三矿中四采油队,是中国石油优良传统“三老四严”发源地,有50余年历史。现在,它有了另一个身份——大庆油田开发生产管理信息化小队示范点。
当传统管理方式与现代化企业管理方式碰撞,当“老标杆”与“高精尖”相遇时,会擦出怎样的火花?12月中旬,记者走入中四队,一探究竟。
当人工碰上智能——工作强度降
记者抵达中四队时,就看到一名采油工站在楼梯旁不知捣鼓什么,走近一看,才知道他正在操作一个可触屏电脑。页面正停留在“今日工作”上,左上角是“今日工作安排”,包括“高327-斜245密闭洗井”等内容。其余空间,依次排布着“安全工作提示”“每日一题”“采油井量油取样”,右下角竟然还有“今日菜谱”栏目……
这名采油工是中四队单人管井最多的员工韩宪富。他告诉记者:“自从有了这‘玩意儿’,自己的日常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管理60口水井的韩宪富,一天工作是这样的:换好工服,查看今日重点工作安排,参加早会,听队干部利用信息系统分配具体任务,然后拿好手抄仪和其他设施巡井,维护设备。
他说:“智能设备又快又省事儿,以前量个电流,要打开配电箱门,将钳形电流表卡在电线上,大冬天再赶上下雪,真是伸不出手。现在智能化后,只要拿出手抄仪站在配电箱旁,按两个键,数据就进来了,真神奇。”
目前,中四队员工的劳动强度大幅度下降。比如,以往一天巡检两次的注水井已改为每日1次,而油水井日报表已经从手写报表改为打印报表,单张报表完成时间从30分钟降至5分钟。
当数字化碰上信息化——工作效率高
这里的关键词是“集成”。
工程技术员焦阳说:“刚开始实施‘数字化’时,工作是零散的。现在,我们建成了一个大平台,吹响‘冲锋号’,方方面面的‘数字化’工作有序集合,就上到‘信息化’平台上。”
焦阳拿单井分析说事:“以往我们分析一口单井,先要打开电子选值本查基础信息,然后打开示功图查软件查动液面,打开曲线绘制软件,还要打开沉积相带图和油层扇状图软件……屏幕下面的任务栏上密密麻麻的。现在,只需打开一个信息化平台,就能完成上述所有操作。”
队长侯涛说:“各种图和曲线的绘制更便捷直观,便于我们查找矛盾发现潜力,以前小队分析开发形势要好几天,现在当天就能完成。”
中四队的信息化平台包括数字指挥、数字开发、数字管理三大功能,基本实现生产信息处理数字化、数字地宫建设可视化、绩效考核管理信息化、基础信息管理电子化、信息共享应用全员化。
当老员工碰上新模式——“三老四严”“扬”
曾有人质疑,“智能化”“信息化”是新生事物,传统管理下的员工能不能接受?而高科技解放了人手,会不会让人变懒?
而依据信息化在中四队的建设与应用经验看,当“老标杆”碰上“高精尖”时,确实存在适应到顺手的过程;另一方面,“三老四严”的传统作风不仅没有走样,而且得到进一步的发扬。
张成玉是中四队的老员工,不久就要退休。他回忆说:“刚开始用那个手抄仪,总是忘记按键顺序,回头还得重新上井。另外,我还总担心它没有我自己动手录得准。后来我开箱验证了好多次,确实准,在工作量大或者冬天特冷的时候也省劲儿,现在用惯了,还真离不开它了。”
目前,中四队采油井、异常井处理周期从以往的4天至5天缩短至2至3天,开井时率提高,异常井对产量影响降低。
信息化自动预警功能实现了从“井等我去”到“井叫我去”,而当“井叫我去”时,无论“我”在哪儿,必须第一时间到。
这个“我”是队干部,也是管井员工。侯涛说:“以前皮带断了,巡井才知道,那都是在工作或值班时间。现在系统可不管你在吃饭还是睡觉,报告异常后,不管在哪儿,抬腿就要去处理,否则迈不过去自己心里这道‘坎儿’。”
这道“坎儿”不正是内化于中四队每个人的“三老四严”之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