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7年以来,
胜利油田应用以聚合物驱、二元复合驱、非均相复合驱为主的化学驱油方式,20年累计
增油2839万吨,提高采收率8.2%
在低油价形势下,油田化学驱油技术产油的平衡油价在50美元/桶以下,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据2007年提高采收率潜力评价数据显示,油田可应用化学驱的地质储量占油田动用储量的三分之一。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化学驱在油田生产中仍将扮演重要角色。
化学驱油技术是油田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为了探索符合油田油藏特点的驱油方法,胜利油田科研人员一代又一代接力研究。20世纪60年代,油田科研人员就开始了化学驱油技术的室内研究工作。1992年,油田将化学驱由室内搬到室外,在孤岛厂进行矿场实验;1994年,油田在孤岛、孤东厂进行扩大矿场试验;1997年,油田开始在一类油藏中正式推广应用化学驱。
经过20年的发展,油田形成了以聚合物驱、二元复合驱、非均相复合驱为主的化学驱油方式。
聚合物驱累计增油量占据化学驱的60%以上,其对应的产油平衡油价在30美元到40美元,经济效益可观。孤岛油田中一区Ng3在20年的聚合物驱开发中,日产油量增加3.6倍,累积增油19.8万吨,最终采收率达到58%,每吨聚合物增油达到140吨。
创新一直推进着化学驱在油田的应用。针对聚合物驱后油藏存在剩余油分布零散、油藏非均质严重等特点,油田研究出井网调整非均质相复合驱油技术,成功为聚合物驱后油藏有效动用剩余储量指明方向。
2010年,胜利油田在孤岛中一区Ng3开展了聚合物驱后井网调整非均相复合驱先导试验,实施后降水增油效果显著,已提高采收率达到8.5%,预计最终采收率可达63.6%,并形成适合聚驱后油藏高效开发的非均相复合驱配套技术。非均相复合驱油技术获得中国石化集团发明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