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测试施工现场。
截至6月5日,
冀东油田开发技术公司今年已累计完成生产测井作业431井次,试井作业660井次,自主测试施工率同比增长24%,测试技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今年年初以来,冀东油田开发技术公司创新管理思路和模式,立足实际,在技术革新和工艺创新上下功夫,不断配套完善、延伸产业链,丰富发展特色技术体系,推广应用成熟技术,炼就了一双洞察地层的“火眼金睛”,为油田增储上产助力。
采集、解释能力双提升
测试工作的核心内容是资料采集和解释评价。为提高资料采集和解释评价能力,开发技术公司优化配置、引进了30多台专业设备仪器,全面提升了注水井测调、试井动态监测、气举工况测试等业务的自主施工能力。同时,以偏心分注测调技术为主导,持续开展测调工艺技术攻关,积极拓展产出剖面等生产测井业务领域,通过不断完善气举产液剖面测井技术,配套气举工艺,完善气举设计和测试施工方案,实现了模拟
油井正常生产状况下的产出剖面测试。这个公司还引进四十臂井径测井技术,开展环空产液剖面测井技术攻关,迈出了扩展工程测井领域的坚实步伐。
采集准是基础,解释精才是关键。为此,公司技术人员通过收集整理油田各开发单元地质、油藏基础资料,进一步明确了主要油藏开发单元的开发现状、主要技术政策和挖潜措施。
针对多层、多相流等复杂试井情况,公司运用业内先进的lead测井解释软件进行技术攻关,准确分析生产层相关参数。同时,对历年来已完成井进行二次解释,对比解释结果,不断分析总结,促进了员工解释评价能力不断提升。目前,公司测试解释资料全准率达到98%以上。
创新把握市场主动权
“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创新,技术就没有生命力。”6月1日,开发技术公司测试大队队长王红海深有感触地说。
今年年初以来,根据油田勘探开发和精细化管理要求,开发技术公司不断提升测试技术创新能力,在提高常规测试技术的同时,疑难复杂井况自主施工技术也不断得到提升。
分注井测试投捞水嘴过程中,因水嘴安装、连接方式、井况复杂等原因,井场会出现水嘴投送头脱落现象。为解决上述问题,技术人员积极改进投捞工艺,将投头护罩由弹簧式改为螺纹式,有效避免了弹簧失效或磕碰等原因导致的护罩上移,从而降低了水嘴晃动,进一步提高了投捞测配的成功率。
在使用钢丝和存储式超声波流量计进行分层流量测试时,受人员操作、管柱数据、测量误差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测试结果误差较大,甚至出现测试失败现象,严重影响了分注井测调资料的录取工作。技术人员结合水嘴投捞器中凸轮机构的工作原理,自行设计并制作了第一代、第二代定位短节,在小卡距分注井中用钢丝测试分层流量时,将定位短节安装到仪器串底部,采用上测的方式,实现仪器串与井下工具的相对准确定位,成功解决了小卡距分注井钢丝分层流量测试的难题,提高了分层流量资料准确性。
注重人才梯队建设
一流的人才保证一流的成果。开发技术公司高度重视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搭建人才成长平台和建立实施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着力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结构合理的技术创新人才队伍,为测试业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证。
着力培养技术能手,做好关键工艺技术人才的储备工作。公司以“慧眼”创新工作室为基础,成立了技术创新团队,并根据工作性质,细分试井、测井、工艺及解释4个小组,重点关注测试领域技术骨干、项目带头人的人才培养和衔接,吸纳更多的一线技术力量加入其中。公司还大力实施课题制科技管理制度,加大攻关、创新工作奖励力度,让技术攻关人员享受实惠,提高工作积极性。
加强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交流培训机制。截至目前,公司开展内部技术交流4次,开展与承包商技术交流7次;通过特色大讲堂活动,让青年技术人员一起交流,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去年至目前,公司累计完成“五小成果”35项,完成技术革新成果29项,完成科技项目4项;“自密封型防喷盒”“改进型卡瓦打捞器”获冀东油田职工创新成果三等奖;多臂井径测井等10余项技术填补了油田空白。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引擎。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创新战略,激发创新活力,打造更多的工程技术服务利器,让科技创新在企业稳健发展中发挥强大驱动作用。”开发技术公司经理李东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