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自然递减加剧、含水持续上升的开发形势,
西北油田采油一厂坚持转观念,调结构,深挖老
油藏注水潜力。截至目前,增加水驱可采储量 115万吨,老区实现了稳产增效。
对症下药 让老油藏喝足“营养水”
年初,该厂遵循“从油藏着眼、从单井入手、以井组为单元”的程序,深化油藏认识,将沙岩油藏注水按能量分为稳步上升型、小幅回落型、低效低能型等六种形态。其中9个井组均处于亚健康状态类型,是后期注采调整的主要对象。
TK7239H属于小幅回落型井组,河道窄,能量下降快,技术人员结合实际,先后4次调整对应注水井配注量,日注水量由原来的20方上调至60方,受效油井能量明显回升,目前日均增油16吨以上。
对低能低效型井组采取大排量洗井、气驱等工艺,改善注水井网,对3个井组实施了停产改注,新增2个底水砂岩注采井组,新增水驱控制储量22万吨。
“注够水不是滥注水,而是提高注水的精准程度,我们完善了“一井一策”跟踪制度,把计量精确到1立方米,根据变化随时调整配注量。目前,全厂砂岩油藏注采关系良好,稳定见效井组15个”。该厂总工程师常公喜介绍说。
精细检测 让老油藏喝上“放心水”
5月27日,随着TK7240井洗井流程阀门的切换,经过处理后的清水源源不断注入井筒,听着管线内哗啦啦的流水声,化学检测室技术员师朋飞露出了笑容。
该厂共有90余口注水井,每天需要处理的污水量在11000方左右,水质检测任务艰巨。为了保证水质,化验人员每天要对30多个水样进行浊度、PH值和悬浮物等项目的检测,并及时反馈。同时,还要对现场油样的含水密度进行测定,每天做的样品达200多个。
同时,因层施策,积极使用新工艺、新技术进行污水处理。碳酸盐岩油藏主要采用压力聚结除油、电化学预氧化等工艺,碎屑岩油藏则侧重应用SSF过滤等技术。目前,水质合格率达到了97%以上。
电化学预氧化污水处理技术,是将污水中需要氧化的杂质氧化,形成絮状沉淀,通过后续流程大罐沉降和双滤料过滤器,去除铁离子,保证了水质稳定。据介绍,处理后的污水无色无味,十分清澈,达到了优质标准。
气水协同,让老油藏洗好“泡泡浴”
“今年以来,我们采取气水协同驱油方式,在注够水、注好水的基础上,应用氮气+泡沫驱技术对高部位的剩余油进行驱替,提高了水驱采收率。”该厂开发研究所副所长王佳乐说。
实验表明,加入一定比例起泡剂的泡沫,具有“油中驱替、水中封堵”作用,技术人员在注入氮气的同时,加入适量泡沫液,对油层顶部或夹层的剩余油进行“围追堵截”,达到了采出目的。
AT2-6H井组位于油层高部位,层间剩余油丰富。今年3月份,6 个轮次注入氮气50万方,注入泡沫液500方,氮气在重力作用下驱替油藏顶部剩余油,泡沫则有效抑制了氮气沿高含水、高渗低部位“逃窜”。在气和水的共同作用下,驱替邻井剩余油,提高了平面水驱动用储量,目前,该井组日增油8吨,预计全年可增油5000余吨。
另外,对存在高渗条带的注采井组,注入微球溶液,实施二氧化碳+微球调驱技术,达到了封堵渗水通道,实现了控水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