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北分公司工程院和采气二厂在伊深1井联合开展井下智能机器人排水采气工艺第二轮次试验。通过优化密封系统结构与材质、提高电池容量与储存空间等手段,本次试验实现了机器人在井内无故障运行188小时,有效提高了排水采气效果。
该工艺5月中旬,在华北分公司进行了井下智能机器人排水采气现场试验。首次试验机器人稳定运行48小时,
气井油套压差由4.35兆帕降至1.3兆帕,产液量由0.4方/天增加到1.2方/天,较好的实验效果,初步奠定了技术人员持续优化推广应用该技术的信心。
首次试验结束后,为进一步延长该工艺运行时间,释放低压低产、较高液气比气井产能,采气所技术人员联合采气二厂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通过优化胶皮为滑动结构,结合室内抗溶剂油试验,优选膨胀率较低的胶皮材质,有效降低径向膨胀,防止机器人在井内遇卡,确保设备在油管中顺利行走。其次,根据室内实验结果,从胶皮膨胀率入手,将初始皮囊内径扩增0.5mm,保证膨胀后设备有足够的可移动空间;最后,通过提高电池容量,将电池的工作时间由6Ah提高至16Ah,同时扩大存储空间,将数据点的存储由50万提高至120万个,确保数据记录的全面性和完整性。
截至目前,试验井实现日增产气量1940方,累计增产气量1.45万方,日增产液量0.37方/天,液气比增加0.26方/万方。气井无需泡排,生产稳定,排水采气效果明显。
试验的成功为分公司下步在中高产液井应用该工艺奠定了基础,也为气井中后期排采工艺提供了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