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油气层序地层学与沉积储层大会获悉,全球变化与人类环境已成为沉积学重点关注的前沿课题。新形势下,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层序地层学,特别是等时地层学与沉积储层研究需求越来越迫切,要求越来越高。当前,我国
油气勘探开发正发生重大转变:深度上从油藏类型构造向岩性地层转变,层系上从中浅层向深层转变,勘探领域上从海域浅水向深水转变,资源类型上从常规向非常规转变。
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依托集团公司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和国际合作平台,依托国家和集团公司专项,针对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瓶颈问题,持续开展海相油气地质研究,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碳酸盐岩储层地质理论与实验分析技术”,在四川、塔里木、鄂尔多斯盆地深层油气勘探中得到广泛应用,助推了川中万亿立方米级安岳特大型气田的快速探明,为四川盆地栖霞组—茅口组、鄂尔多斯马家沟组中下组合及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深层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发现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目前,杭州地质院已初步形成一项碳酸盐岩规模储层成因与分布地质理论和三项实验分析技术。地质理论包括三个方面内涵:建立“双滩”和“双台缘带”模式,使油气勘探由台缘拓展到台内,增加了勘探领域;提出碳酸盐岩储层相控性、继承性大于改造性,丰富了储层地质学内涵;提出镶边台缘、缓坡台地、蒸发台地、大型古隆起—不整合和断裂系统控制规模储层分布。三项技术分别是成岩演化微区多参数实验分析技术、孔隙形成与保存实验模拟技术和多尺度储层表征、建模与预测技术。其中,在碳酸盐岩U-Pb同位素定年、D47同位素定温、多参数恢复成岩环境等方面技术优势突出。上述理论和技术有助于加深碳酸盐岩储层成因与分布规律的认识,对推动我国三大海相碳酸盐岩盆地深层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