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人物 » 石油专家评论 » 正文

听中国海油渤海石油研究院副院长讲高质量发展

日期:2018-11-28    来源:中国海洋石油报  作者:苏彦春

国际石油网

2018
11/28
10:52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石油 科技 陆地油田

    中国海油集团公司2018年领导干部会议明确了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是中国海油建设中国特色国际一流能源公司征程中的战略选择和根本要求。这次会议为全体海油人部署了“任务书”,也以前所未有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向科研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石油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一个油田的开发史就是一部科技创新史。自石油工业诞生之日起,无论是海上油田还是陆地油田,每次重大跨越式发展的背后,无一例外科技进步都是背后的推动引擎。回首渤海油田自2010年以来上产并稳产3000万吨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思想解放与科技创新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十一五”初,渤海油田提出实现3000万吨的宏伟目标,当年原油产量仅为1500万吨左右。然而,在随后的五年内,以绥中36-1油田为靶区,通过攻克稀井网大井距条件下剩余油预测、基于常规测井的水淹层定量解释、密集丛式井网定向井防碰等技术难关,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实施了海上油田整体加密调整并获得成功,仅2010年当年直接贡献产量高达70万吨。同时,通过快速推广海上油田加密调整的理念与技术,秦皇岛32-6、渤南油田群、蓬莱油田群等综合调整的实施,为渤海油田八年来的持续稳产作出了巨大贡献。目前,已实施的在生产油田加密调整所贡献的产量已占年度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同时,伴随着渤海复杂河流相油田逐步增多,“十一五”以来,开发专业在油藏描述精度上同样不断升级,实现了研究尺度由砂层组向单砂体的突破,并成功解决了小尺度界面精细表征难题,使基于单砂体剩余油分布特征的注采结构调整成为可能。以高精度油藏精细描述技术为基础,辅以更加精细的平面注水及产液结构优化、纵向层内挖潜及层系调整,我们创新了高含水期基于剩余油的立体高效开发模式,使生产油田开发水平得到显著改善,其地下潜力得到极大释放。以水驱动用储量为例,通过开发技术的集成创新与深化推广,在2006~2017年间可动用储量增加2亿吨以上,累计增加可采储量约6300万吨,相当于新开发两个大型水驱油田。一系列的创新成果进一步强化了渤海油田开发的核心技术体系,塑造了渤海油田勇于创新的科技形象。

新的历史时期,以制约渤海油田发展的关键问题为导向,以“稳定老油田、加快新油田、突破低边稠”方针为遵循,集团公司启动了“渤海油田3000万吨持续稳产”重大科技专项。集团内部多家兄弟单位,以及外部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凝聚攻关力量,形成创新合力,将技术创新提到新的高度。

展望未来,一系列重大专项技术成果的形成必将在渤海油田下一阶段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强大的驱动作用,开发思路的解放与开发技术的创新也必将成为渤海油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为渤海油田提供不竭动力。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