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塔中
油田,工作20多年的林成德照例约上同事,开始漫步在防风林带。这块面积达84万平方米的生态林,不仅是工作在塔中的员工休闲锻炼的“绿色长廊”,更是
塔里木油田防风固沙、绿化环境的“绿丝带”。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多年来,塔里木油田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主动用科技护“绿”、沙漠铺“绿”的行动,让开发的31个沙海油气田在南疆衍生出31个“绿色圈”。
坐落在大漠腹地的塔里木塔中油田,犹如一叶孤舟被沙海紧紧怀抱。
沐浴着最后一抹晚霞,林成德徜徉在塔中植物园。他情不自禁地随手拍了几张照片,发在自己的朋友圈,一下引来众人的关注。
“你不是在沙漠里吗,怎么四处郁郁葱葱?”
是的,只要没到过沙漠腹地的塔中,很难相信沙漠中会有这样一片绿色。“早些年,在塔中见到小动物都是稀罕事。现在环境好了,植被多了,这些‘客人’也愿意在沙漠里停留了。”林成德说,每年植树期间,塔中都要组织员工在“死亡之海”腹地植树造林。
在“绿色圈”的建设上,克拉2气田采取油气开发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的方针,巧妙利用山体沟壑,建成3.1公顷人工湿地,区域内种植榆树、胡杨、沙枣等耐旱草木,成活率达到90%以上。
自人工湿地建成后,每到春暖花开时,员工就向湿地投放鱼苗,引来野鸭集聚,在清澈见底的水中嬉戏。慢慢地,上百只不知名的鸟飞来,黄羊、黄鼬等动物也在湿地周围定居……
如今,克拉2气田和塔中一样,都成了野生动物栖息的乐园。一到春夏季节,芦苇随风摆动,沙鸥在天空盘旋,野鸭在水中畅游。
“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这是昔日塔里木盆地的真实写照。而今,绿染大漠,绿润心田。经过30年的努力,塔里木油田将绿色环保融入勘探开发整个生命周期,主动保护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造就了塔中、克拉2等18个面积达4548公顷的“人造绿洲”,油气田周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荒凉大漠变成塞外江南。
穿越“死亡之海”的沙漠公路是科技护“绿”的典范。历经十几载的科研攻关和艰苦奋斗,2080万株耐旱植物种植在沙漠公路两侧,形成一条绵延436公里的“绿墙”。由于其主要作用是防止流沙淹没公路,林带也被称为“绿色长城”。现在,这条林带总面积已达39.9平方公里。
有人说,这“绿色长城”是“天上来”的。
此言非虚。灌溉这些植物需要大量的水。以前,用柴油发电机取地下水,成本和碳排放较高。自塔里木油田采用太阳能代替柴油发电取水以来,一口井一年可减排二氧化碳52吨。同时,这些清洁电能也为守护公路的水井房员工供应生活用电,沙漠生态也因此得到了有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