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油田原油生产先后经历了起步发展、快速上产、稳产上产、持续稳产4个阶段。长、薄、多、散是柴达木盆地油藏的基本特性。”9月16日,青海油田开发处油藏管理科科长王卫星说,“对4800多口油井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原油产量实现了连续8年稳增长。”
青海油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自然环境最艰苦,油井管理难度最大的油田。64年来已经发现22个油田,累计为国家生产原油6000多万吨。井深只有200米左右的浅1井1956年完井,投产时日产高达5吨。由此发现了柴达木盆地油砂山浅层油田。如今,63年过去了,这口井依然保持着日产1吨的产量,是青海油田名副其实的“寿星”油井。
尕斯油田既是青海油田最长寿的油田又是产量最高、效益最好、贡献最大的老油田,百万吨产量连续稳产23年。“一口井连续生产两至三年以上,亦可被称为长寿井。”采油一厂尕斯第一
采油作业区高级采油技能专家史昆说,“将每一口井都‘培养’成长寿井,对提升油井开井时率、增储上产意义非凡。”
为了尕斯油田重上百万吨产量,采油一厂针对油田管理实际,从2010年开始,强化对油水井“生命周期”的精细管理,每年开展一次油井“健康”状况普查,为每口油井建立“健康档案”,详细记录包括出现过的问题、实施过的措施等各类数据,既注重油井日常的“强身健体”,又制定具体措施预防“病情反复”,通过精细节点提升,动态参数优化,迭代提升管理,让油井既长寿,又长效。截至今年上半年,采油一厂油井免修期达到820天,检泵期达到755天,为历史最好水平。
“井口示工图录取由人工转向远程信息传输,油井实时监控普及率达到85%以上。”油田开发处油藏管理科副科长李能武说。
赵玲玲是南翼山采油作业区的班长。她说,学会、看懂示工图是采油班长的必备技能。今年,她们班通过示工图分析判断出6口油井存在冲程、载荷、深度等“病灶”,及时向作业区提出措施作业治理建议,在第一时间解除了油井生产风险“警报”,大幅提升了油井的生产时效,提高了产量效益。
采油四厂勘探开发室主任何建红介绍,过去人工录取井口数据效率低、准确率低、可靠性差,往往耽误了油井的“病情”诊断。而自动化远程录取井口示工图在油田推广使用以来,每天3次定时传输单井生产状况,技术人员、班组长可根据实时传输的示工图准确判断油井的“健康”状态,随即针对单井不同“病情”制定切实可行的“手术”方案,将油井的“亚健康”消灭在萌芽状态,油井生产周期大幅延长。
“每一口油井如同人的生命,从开始到终结都要经历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营养’补充能量,提高活力。”采油三厂厂长鲍远敦说,“油井的生产能力有大小,给油井制定科学的工作制度是油井‘延年益寿’见效最快的办法。”
在采油岗位工作了23年的王生顺说,油井生命周期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抓好各个节点,关键要抓好日常管理,根据不同井况科学制定生产参数,始终保证油井处于最优工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