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行业要闻 » 石油媒体聚焦 » 正文

西方阴谋论扑向俄罗斯 炒作石油巨头离奇死亡

日期:2019-11-06    来源:环球时报

国际石油网

2019
11/06
10:41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法国石油 石油钻井 加油站

  法国石油巨头道达尔总裁马哲睿莫名遇难莫斯科机场轰动西方,也留下重重谜团。去世前几个小时他才与俄总理梅德韦杰夫会面,俄方怀疑是扫雪车司机醉酒导致扫雪车与飞机相撞,或是机场地面指挥系统失误,但欧美一些媒体坚持以阴谋论解读,认为马哲睿死于“暗杀”。马哲睿曾被普京称为“俄罗斯真正的朋友”,一直反对欧美对俄制裁,俄罗斯《观点报》称西方反俄宣传已经“歇斯底里”。最近,俄罗斯在西方的形象越来越像一个“可怕的巨兽”,瑞典沿海的神秘物体被指是“俄罗斯潜艇”、波兰前外长声称普京邀请波兰瓜分乌克兰——21日他承认“记忆出错”并道歉,美国总统奥巴马则在联大将俄罗斯与“伊斯兰国”“埃博拉”并称为对人类的三大威胁……俄罗斯人显然已经感受到西方的敌意,最新民调显示,俄罗斯人对西方的不满已升至1989年以来的最高。
  “最不可思议的阴谋论”
  “私人飞机、浓雾和一个醉酒的扫雪车司机。”德国《图片报》22日将道达尔总裁马哲睿之死报道成了一部活生生的悬疑剧。该报写道,法国“油王”死亡,留下一个神秘的犯罪现场。就像一部好莱坞惊悚片的场景:周一,午夜前,马哲睿坐在自己的私人飞机达索猎鹰商用飞机上;浓雾,温度比零度稍高;飞机开始发动,加速,突然,一辆扫雪车在黑暗中出现,相撞,爆炸!该报称,“这不得不让人生疑”。 同一天的英国《每日邮报》刊文称,“被指撞死道达尔石油公司总裁的俄罗斯‘醉酒’司机声称他被陷害,还说他因为心脏病从不饮酒”。该报说,俄官方此前曾称扫雪车司机醉酒,“现在焦点开始转变”。
  21日夜间,法国3名调查人员抵达莫斯科,加入到俄方的调查。据俄《生意人报》22日报道,俄方负责调查的米哈伊尔曾调查2010年波兰总统专机在俄坠毁事件。俄方22日表示,正在分析马哲睿专机的黑匣子,黑匣子保存完好,并且是当着俄法两国调查人员的面打开的。BBC称,扫雪车司机对俄媒体说,他没有发现自己出现在跑道上,没有听到飞机的声音,甚至没看到灯光。
  马哲睿20日夜间在莫斯科机场遇难,事件到22日仍然轰动,这与他的影响力不无关系。法新社22日报道称,道达尔的标志出现在全球130个国家——在石油钻井平台上、天然气田或加油站——其代表碳氢化合物能源产品的勘探、生产、运输、炼油和销售。在法国,道达尔是全球化成功的象征,2014年,该集团总销售额达到1895亿欧元,员工近10万。
  马哲睿遇难后,俄方暂停机场航线,拘留扫雪车司机,邀请法方参与调查。美国《托莱多刀锋报》22日称,读到马哲睿在莫斯科机场被一名醉酒扫雪车司机害死的新闻,令人大吃一惊,不只因为这是一场悲剧,或俄罗斯司机醉酒工作,“主要是俄当局没对事故撒谎,比如试图谴责恐怖主义或乌克兰导弹,如同马来西亚飞机被一枚俄罗斯导弹击落杀死298名乘客那样”。文章称,俄当局能因这样一个谎言而侥幸逃脱,至少在其国内会这样。普京需要乌克兰等卫星国,这样就能在那里搅起并维持麻烦,给国内制造出俄罗斯被群敌包围的印象,为自己控制权力寻找借口。
  俄罗斯《观点报》22日发文抨击“关于道达尔的谎言”。该报称,西方开始利用法国道达尔总裁马哲睿死亡事件进行歇斯底里般的反俄宣传。马哲睿一直是俄罗斯的朋友,但他的惨死事件仍被西方国家用来诋毁俄罗斯。英国《卫报》发文称“道达尔公司总裁马哲睿在莫斯科空难中被暗杀”,法兰西24小时电视台用同样标题报道这一事件。英国《每日电讯报》也报道称是暗杀事件。很明显,西方媒体希望利用这一事件来表明,此前是俄罗斯人在乌克兰击落了马航客机造成近300人死亡,而现在“普京的杀手”又对马哲睿动了手。西方媒体企图以此来煽动欧盟民众的反俄情绪。现在西方一直积极对俄使用阴谋论。报道称,如果英国首相卡梅伦专机在莫斯科失事,外界一定会认为是普京所为。
  马哲睿可能死于谋杀吗?欧洲新闻网报道他遇难时称:“道达尔老板死于他最挚爱的国家。”德国《明镜》周刊说,西方石油巨头在俄罗斯机场意外死亡,让事件变得敏感,但所谓的俄罗斯“暗算”是不可能的。不时会批评政府的《莫斯科时报》21日刊文称,马哲睿的死不是阴谋,但也不是意外事故,这可能与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问题有关,俄国内近年来也因此发生不少事故。
  22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德国柏林学者梅斯奈尔说,西方关于俄罗斯的阴谋论很多,但“普京谋杀道达尔总裁”可以说是“最不可思议的阴谋论”,普京曾亲口说马哲睿是“俄罗斯真正的朋友”,媒体的这种解读是因为患了“条件反射症”。
  西方用最黑暗的色调描绘俄罗斯?
  马哲睿死亡原因调查之际,瑞典对“入侵领海的疑似俄罗斯潜艇”的搜索行动22日继续进行。瑞典官方未公开证实是不是潜艇、是不是俄罗斯,但这并不妨碍许多西方媒体将莫斯科按在被告席上。21日的美国《国家评论》刊文批评“俄罗斯人的躲猫猫”;同一天的《爱尔兰独立报》提到俄罗斯的否认,但称,“考虑到俄罗斯当局2000年在库尔斯克号潜艇灾难事件上撒谎,西方官员不愿相信其无辜声明”。
  英国《每日电讯报》22日援引瑞典军方负责人斯维克将军的话说,将让疑似的俄罗斯潜艇浮出水面,“如果必要,动用武力”,他称,瑞典想释放出一个“非常清晰的信号”:它的军队对侵犯边界的行为正在做出反应。该报称,瑞方论调升级。此前一天,该报重翻历史称,1700-1809年间,俄国攻克瑞典帝国,攫取波罗的海国家、波兰北部和芬兰,作为普京家乡以及俄国前首都的圣彼得堡就是在被占领的瑞典领土上建起来的。美国《新闻周刊》21日则称,瑞典沿海的“俄罗斯潜艇”并非波罗的海唯一不受欢迎的访客。今年,拉脱维亚海域已经40多次发现俄军舰,俄军接近拉脱维亚领空给北约带来混乱的次数飙升到180次,立陶宛也经历了130多次类似混乱。文章不无挑动地说道,“立陶宛已经在采取措施,正计划反击,瑞典呢?只是惊呼并不能赶走入侵者。”
  BBC当天说,瑞典至少派出5艘军舰进行搜索,俄罗斯一艘油轮在附近国际海域,可能是等待向万一陷入困境的潜艇提供帮助。俄塔社22日援引奥斯陆学者图纳杰尔的话说,俄罗斯潜艇在瑞典海域的可能性不大,不排除是北约潜艇的可能性。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有人希望进一步升级冲突气氛。
  有关俄罗斯与普京的传闻大都真假难辨,但有一件21日被证实。“顿涅茨克归我,利沃夫归你。”英国《经济学家》21日以此为题刊文报道说,普京真邀请波兰前领导人一起瓜分乌克兰了吗?事实证明,他没有,但波兰人周二多数时间都认为普京这么做了。对俄罗斯的这种指控是爆炸性的,但在经过一系列的新闻发布会之后,波兰前外长西科尔斯基承认,“我的记忆出错了”。事实上,2008年在莫斯科普京与波兰领导人图斯克就没有进行双边会谈。报道称,这一事件对西科尔斯基来说是巨大的羞辱,他曾担任波兰外长7年,还是竞选欧盟最高外交官的重要人选,波兰反对党要求将他从议会发言人职位上赶走,波兰总理对他大为恼怒。
  “俄罗斯与西方陷入冰河期。”德国《柏林日报》22日写道,从油价暴跌、瑞典沿海潜艇事件,到道达尔总裁死亡、对欧洲的天然气威胁,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前所未有的糟糕,俄罗斯形象在下跌,双方的不信任加剧潜在的冲突。
  “西方主流媒体为什么总以最黑暗的色调描绘俄罗斯?”“俄罗斯之声”9月23日曾发出质问,很是委屈。接受采访的学者专家称,其中有俄罗斯具备挑战西方能力的原因,但“这归根结底又是无知。归结到成见。归结到种族歧视。连二战时丘吉尔都问过——俄罗斯人真的是人类吗?他把俄罗斯人等同于猩猩。”报道还说,“当我们,比方说及法国,我们不会想到奥朗德,对吧?我们想到时装、美食、艺术。我们说到俄罗斯时,我们想到——普京、普京、普京!”
  俄罗斯人感觉群敌环伺
  俄罗斯列瓦达中心最新民调显示,84%的俄民众认为,俄罗斯现在外敌很多,该中心副主任格拉日丹金称,这是1989年以来的最高值。今年1月,只有17%的俄罗斯人对俄美关系持负面评价,但这个指标现在飙升至82%。俄政治学者布宁说,俄罗斯人目前有一种处于被围困在城堡的心理,充满警惕。
  “如果俄罗斯领导人认为俄罗斯正受困于城堡,他们将按照被敌人围困而行事,他们的目标就是:抵御外部敌人,确定和消灭所有俄罗斯国界内的敌人。”《莫斯科时报》21日刊文评析受困心理可能对俄内外的影响和冲击。22日的乌克兰《基辅邮报》网站刊文称,“歇斯底里的俄罗斯现在到处是敌人”。同日俄塔社报道说,俄罗斯人对待美国及西方国家的负面看法达到近年来最高点,许多俄罗斯人认为,俄正被西方国家孤立。
  德国学者梅斯奈尔22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民调表明俄罗斯人受困心理严重,西方媒体和社会对俄看法也很消极,双方社会、媒体的冷战在加深。
  俄外长拉夫罗夫22日在莫斯科与俄罗斯青年公共商会会面时,称乌克兰危机是西方国家将在欧洲的分界线向东推移的结果。他说,俄罗斯反对西方的类似行为,俄不想和任何人对抗,但将坚定捍卫国家利益,他呼吁西方伙伴意识到“现代世界只能是多极的”。
  “俄罗斯与西方新冲突的起源。”欧洲外交关系理事会本月14日曾刊文深究这一当前最大的全球外交危机。文章说,真正的原因要深刻得多。苏联共产主义崩溃,一些西方人从来不认为这会产生什么不同,对他们来说,俄罗斯正是西方的另一个敌人。克林顿任期的国家安全顾问安东尼曾说,叶利钦政府的阁员“基本上就是换掉制服、从红色改为蓝色的共产党员”。美国冷战后没有克制其胜利主义。上世纪90年代,西方靠叶利钦对付俄国内的强硬派,普京上台后,最初不是反西方的鹰派,而是寻求与西方良好的经济关系,他的目标是让西方承认俄势力范围,对干预前苏联国家事务保持克制,西方则认为俄怀着“不恰当的雄心”。到2007年,忍无可忍的普京在慕尼黑终于严厉警告西方,俄罗斯更强了,不能再被等闲视之。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