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新闻网消息,中海油引入阿里云工业大脑AI以优化其在南海天然气的开发生产,打通天然气气井、生产平台、运输管网、上岸加工等全链路的毛细血管,为南海气田复杂地质环境下的生产系统装上智能“大脑”,以协同各个气田的生产,延长整体的开采周期。
南海气田每年为粤港澳大湾区稳定输送清洁天然气数十亿方,供应珠三角九市数百万户,惠及大湾区居民超千万人。南海气田的稳产、增产是中海油“2025年南海东部油气田上产2000万吨”的重要组成部分。
AI工业大脑精准管理每口气井
该项目首先将海上气井、生产平台、海底输气管道、岸上加工基地等环节数据化,打通全链路生产系统的“神经网络”。以此为基础,工业大脑AI将对全生产链路进行优化,让原本由人经验判断制定的生产计划,拥有智能技术来辅助决策。
这其中,为海上气田制定有差别的开采方案尤其重要。茫茫海上气田,竖立着多个天然气生产平台,投产年代不一,开发条件不同,犹如用多个水泵在压力地形极端变化的水池中抽水。一个透视全局的“大脑”为每口气井分别制定适度的开采量,才能最大化延长开采周期。
以往生产计划的制定是根据下游市场的需求,再结合经验进行产量分配,但从气田到岸上加工是一个极端复杂的系统,每个环节的决策错误都会造成产量减少或气田寿命缩短。AI工业大脑能实时预测产量、设备变化的结果,实现对每一处气田和每一口气井的精准管理,协调多口气井的开采平衡度,并完成对上下游的优化配产。
在赋予气田全局智能的同时,工业大脑也将吸取气田生产技术专家的智慧。也就是说,气田的技术专家将以“AI训练师”的身份与AI算法一起工作,让大脑更加了解每一个环节的工艺,不断迭代输出更好的生产决策。
“两桶油”先后召开数字化会议
2020年伊始,国际油价暴跌,石油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国内外几乎所有石油公司都削减了今年的开支。在这样的情况下,油气行业的数字化进程是否会放慢脚步?
不久前,中石油董事长戴厚良主持召开会议,听取中国石油数字化转型发展框架方案汇报,安排部署数字化转型重点工作。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的讲话精神,深化思想认识,增强紧迫感责任感,积极适应数字化发展趋势,做好总体设计和分层分步实施,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助力高质量发展。
这次会议的转天,中石油集团公司召开推进提质增效动员大会,会上明确要在管理上大力压降成本费用。据媒体报道,中国石油今年资本支出预计下调20%到30%。
这两个接连召开的会议说明:中石油将在今年削减开支,却不会停下数字化发展的脚步。
无独有偶。今天,中海油召开了中国海油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座谈会,探讨从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跨越。董事长汪东进出席了会议。
此前,中国海油也公布今年将年度投资压减10%至15%。
而从中国新闻网报道中海油引入阿里云工业大脑AI,到今天召开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座谈会,可以发现,它与此前中石油传递的信号非常相似:尽管遭遇油价大跌,行业形势不容乐观,“两桶油”将削减开支,但并不会把钱省在油田数字化与人工智能方面。
当前由于油价跌幅较大,全球行业焦点聚集于大型石油公司削减支出、油服企业降薪裁员,以及最受瞩目的OPEC+减产等事件。但仍有关于不少行业数字化进展的消息传出——
壳牌和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合作开展数字化转型项目,就数字协作达成谅解备忘录,以通过在数据科学、人工智能和3D打印等领域共同开发解决方案和方法;威德福推出了Centro井输送数据平台,有效地数字化管理复杂的井场作业;Aker BP与Framo签署“智能海上维护合同”,用算法和传感器数据帮助增加正常运行时间并减少海水提升泵的维护……
此前,老牌油服企业贝克休斯也放出消息,在加快退出某些低回报率领域的同时,将着重在能源转型和油田数字化方面保持自身优势,发挥领导作用。
从这些消息可见,全球大型石油公司和油服企业,正在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
当下油价暴跌,全球多数油田的生产成本已高于油价,行业面临巨大挑战,降低成本,成为石油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疫情的爆发,也给油田员工现场作业提出安全性挑战。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在减少人力、远程操作、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等方面,都将让行业发生实质改变。疫情与油价,或将成为工业信息化、数字化的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