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是从液化气中分离出的一种高附加值化工原料。我们从源头出发,积极开展增产丙烯的攻关工作,为增产丙烯提供有利条件。”兰州石化炼油厂生产技术科科长许世龙说。截至6月18日,兰州石化炼油厂生产丙烯6.36298万吨,超计划进度3500余吨,为炼油综合效益提升做出了贡献。
兰州石化催化二联合车间在加工成本、产品效益等多重压力下,打破常规,紧盯市场变化,密切关注化工产品需求,精准把控、实时优化、动态调整,采取一系列措施增产丙烯,最大限度提高炼油效益。
狠抓源头 为丙烯增产提供保障
“优化反应深度,是提升液态烃中丙烯含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反应内操林鸿亮根据DCS显示数据,仔细推敲控制二再密相温度的最佳控制值。炼油厂根据液收变化合理安排催化剂加注,通过液态烃产率、油浆外甩量、回炼油罐液位等指标综合考量,适时调整加剂量、加剂频次和时间,增加催化剂活性中心和反应深度,精准控制催化剂活性,保证二反区氢转移反应适度,以此提升液态烃中丙烯含量。
丙烯是300万吨/年重催装置主要产品之一。为提高丙烯收率,车间要求各班组做好原料预热温度的窄幅操作,保持适宜的剂油接触温度,确保精准控制剂油比。
再生温度和反应温度将较重的原料油快速裂化生成烯烃。该装置努力稳定提升管第一反应器操作平稳率,保证裂化反应强度的同时,控制提升管第二反应器的氢转移反应,实现最佳反应温度和提升管第一反应器出口温度工艺指标,通过提高催化剂循环量,使液化气收率大幅度提高,最大限度提升液态烃中丙烯含量。
调稳调优 实现丙烯稳产增产
“车间严格落实‘用大平稳争取大效益’的管理理念,做足‘稳’和‘降’这两篇文章,最大限度多产丙烯产品。”车间生产副主任刘彬说。
“稳”“降”二字,是催化裂化装置增产丙烯产品的制胜法宝。一方面要稳定吸收塔顶温度以及补充吸收剂量,确保再吸收塔吸收剂温度以及流量,通过以上参数优化和限制以提高吸收效果,保证干气中丙烯含量控制在1.5%以下,苛刻控制丙烯损失;另一方面要稳定气分装置丙烯系统操作,管控好丙烯塔空冷运行,确保空冷冷却效果,避免夏季不凝气排放量,以此降低丙烯的损失。
数据显示,2019年催化丙烯收率为4.48%。今年1至5月,300万吨重催装置丙烯收率均值为4.87%,达到近3年来的最高水平,增效超500万元。
管理优化 进一步提升丙烯产量
“由于两套催化装置并行,下游气分装置加工负荷受限,继续提高丙烯收率难度较大,我们计划在下半年120万吨重催装置停工后,300万吨重催装置通过提高反应温度等方式,全力增产丙烯。”生产副厂长李秀强说。
催化二联合车间利用工况分析会平台,开辟“日优化、周分析、月总结”挖潜思路,对装置工艺指标精雕细琢,周密测算,在效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建立各项工艺指标模型,干部员工牢固树立“点滴都要看在眼里”的创效意识,在降低成本费用、全面优化增收、提升管理效力等工作中,有针对性地提出各种节能降耗举措,通过每天优化、调试、追踪,扎实推进提质增效工作落地落实。
“坚持‘宜油则油、宜化则化’的原则,增产化工丙烯原料,按效益最大化原则组织生产,深挖装置创效潜力,进一步优化装置运行,形成生产合力。”车间主任张涛涛说,车间每月对标广西石化、云南石化、四川石化、大连石化等9家兄弟单位220万吨以上催化裂化装置先进指标,筛选可操作指标列入班组经济核算方案,持续提升装置运行水平,追求装置生产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