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记者获悉,大庆石化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项目——35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生产出的4种产品指标全部合格,装置改造后一次开车成功。升级改造后的35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主要加工俄罗斯原油,它的开工投产,标志着大庆石化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千万吨级”。
记者了解到,大庆石化炼油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项目,以炼油厂现有设施和技术装备为基础,通过配套一、二次加工装置,公用工程及辅助系统,提高炼油厂产品产量和质量,改善产品结构,增产化工原料,实现“油头化尾”,推动石油精深加工转型。而且,大庆石化具有发展“油头化尾”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地缘优势。一方面,毗邻大庆油田,自身拥有炼油加工综合能力优势,现有两套常减压装置,加工能力分别为650万吨/年、350万吨/年,只需配套相应二次加工装置;另一方面,大庆石化地处中俄能源合作的重要战略通道和枢纽,俄罗斯原油“漠大线”途经大庆。
作为大庆石化的龙头装置,常减压装置承担着为下游装置供应优质原料的重任。改造后的35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采用俄罗斯原油与大庆原油分炼模式,将俄油初步分离成瓦斯、石脑油、煤油、柴油、蜡油和渣油组分,便于下游装置分类进行二次精细化加工,通过合理利用资源实现炼油效益最大化,提高公司的整体竞争力。
俄罗斯原油与大庆原油不同,硫、盐等含量比较高,且重油性质相对较差,增加了二次加工处理难度及环保难度,对装置工艺、操作手段、防腐措施等要求较高,技术和质量都得过硬。
常减压联合车间打破以往的常规“打法”,首次尝试“分区试压”,将整个装置分为8个区,全面统筹。先具备条件的区,就先行进入试压阶段,并将班组骨干力量安排在关键部位,每天完成至少10条管线的试压。
“装置早投产早见效益,千万吨炼油是几代人的梦想。今年集团公司下达的俄油加工量为37万吨,以后每年将提供350万吨俄罗斯原油,使全年原油加工量达到1000万吨。”常减压联合车间主任郭东升说。
9月23日9时,4860吨俄罗斯原油经过管道输送进入大庆石化炼油厂俄油储罐,首批1.5万吨俄油陆续进厂。10月19日8时,常减压炉点火,35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正式进入开工阶段。目前,装置以6000吨/日原油加工量平稳运行。